【劳动最美丽】王展才:箫笛蕴匠心 传播好声音
湛蓝的天空下,处处生机盎然。走进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铜仁幼儿师专”),忽闻笛声悠扬。
人手一支笛,人人会吹笛,处处有笛声。见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铜仁幼儿师专学前教育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王展才时,他正在给学生们上箫笛演奏课。
“不拘一格、别出心裁,是我对这门课的感受。”铜仁幼儿师专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夏开远说,作为一名玉屏人,选择这门选修课不仅是基于自己的爱好,更是为了传播好箫笛文化。
2015年,王展才竹笛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铜仁幼儿师专任教,并负责学校玉屏箫笛大师工作室。
“一个从没学习过箫笛制作的新进老师,却接了块‘烫手的山芋’!”当时,王展才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时,经常有人跟他聊玉屏箫笛,却不看好他可以做好玉屏箫笛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不会做,我可以去找老师学。”王展才坚定地回答。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每周末乘车2小时前往玉屏自治县学习箫笛制作技术,掌握了箫笛的全部制作工序。
“很多人倾向于选择‘做轻松一点的事’,但他却不同,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团队进步和学校发展,不管工作有多难,他都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说起王展才,他的同事段杨杨称赞道。
“大道至简,箫笛最终要回归本源。”王展才说,把每一堂课上精彩、把手里的竹子变成精致的箫笛,让更多学生学有所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王老师指导我们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他丰富的指导经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个人品质,深深影响了我们,让大家在学习路上不再胆怯和迷茫。”铜仁幼儿师专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杨宗强说,去年他们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箫声笛韵育匠心·玉屏箫笛“产、学、研、用、销”五位一体项目》,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荣获了贵州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学校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们组建玉屏箫笛大师工作室,为师生搭建学习平台。”铜仁幼儿师专副校长杨会新介绍,对于像王展才这样有奉献和创新精神的老师,学校会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深挖箫笛背后的故事,讲述箫笛好故事,传播箫笛好声音。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015年以来,王展才牵头构建了玉屏箫笛“产、学、研、用、销”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制作箫笛2万多支,累计教会1万余人演奏箫笛,培训留学生500余人次,主持省级项目3项,编写教程1部,录制精品课程1套,发表论文20余篇,申报专利5项。
箫声尽赋山河志,笛韵常抒民族情。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伴随着美妙的箫笛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张浪)
责任编辑:张丹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