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党校”激发党建教育新活力
万山区鱼塘乡依托产业资源,开拓“田园党校”教育模式,配套党建“田园套餐”,进一步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探索“党建教育”和“乡村振兴”双向联动发展新路径。
搞好“三建”,让基层党员“学有所依”
一是整合产业资源建基地。鱼塘乡以乡党校和新时代大讲堂为依托,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依托乡内庞大产业资源优势,利用大龙村辣椒产业基地与其他各村产业点,打造“1个党员实训基地+N个实践教学点”的“田园党校”模式,推动党课上在田园、活动放在田园、服务落在田园。
二是优化人才力量建队伍。以“领导讲党课、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先进讲经验”为方向,在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两委员一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种养技术能手等人员中择优选取宣讲员,涵盖党建、农业、教育、司法等领域。
三是完善培训管理建制度。按照“组织牵头、党校统管、各村直管”的要求,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对各级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建立台账管理,对乡党校和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建立台账,对各村实践教学点开展培训开展督促,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党员培训管理新格局。
上好“三课”,让基层党员“学有所获”
一是上好理论知识“必修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等作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引导受训学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上好产业发展“现场课”。坚持理论授课与实训实践相融合,将教育培训课堂通过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点延伸到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拓展户外实践与锻炼,将产业基地变课堂、将现场素材变教材,让学员深入现场点,强化沉浸式体验,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引发思考、增强互动、推进探索。
三是上好思想互动“交流课”。注重强化受训学员思想带入,在乡级培训过程中参照市区培训模式,适时进行研讨式学习,根据培训主题设置具体的研讨内容,引导受训学员往实里学、深里悟,实现看与学、行与思的良好结合,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鲜活性。
突出“三味”,让基层党员“学有所用”
一是激发学习趣味。围绕如何发展产业、如何搞好生态,如何用好人才、如何建强组织等内容,从身边事例进行分析教学,使教育培训更加具体生动、更加接地气,提高党员教育的趣味性,让受训学员愿意学、学得懂、学得进。
二是突出“土味”,紧贴生产生活实际需求,采取本土化教育形式,在实训过程中邀请农业技术“土专家”“田秀才”到田间地头和大棚基地为受训学员教授方法、讲解技术,用喜闻乐见的“大白话”讲、用易于理解的“土做法”做,现场“手把手”传授技艺、“面对面”交流经验。
三是突出“红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将每一次教学实训变成一次为民服务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次行动实践。在劳动中学习技能知识,在服务中增强宗旨意识,让党员干部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前进力量,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产业阵地之上。(解晋)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