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美丽】黔玉油茶生产部:以劳动立身 用奋斗筑梦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中国油茶之乡”玉屏侗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个青春群体,他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了这里的油茶产业发展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们是铜仁市“工人先锋号”获奖集体——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
黔玉油茶生产部,顾名思义抓生产,主要从事油茶苗木培育,油茶基地新造林工作,现有职工13人,平均年龄29岁。玉屏有近500年的油茶栽培历史,但在过去,油茶林缺乏管理,油茶果产量低,这让很多油茶种植户失去了信心,纷纷外出务工,以致很多老油茶林成了杂木林,有些甚至被砍伐改种。
黔玉油茶生产部自成立以来,便扛起了玉屏油茶产业发展的大旗。
为全面提高部门职工工作能力,他们会每年组织7到10期技能培训,从挖沟渠、施肥程序、病害防治等方面,不断加强职工油茶培育、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开展优秀员工评比,对在工作中有突出业绩的职工给予奖励,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意识。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该生产部主要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姚小华油茶团队、大连民族大学、贵州省林科院、铜仁林科院等技术攻关团队,先后成立了专职研究机构进行油茶研究工作。研究开展良种选育和品种选优试验,初步确定了适合在贵州武陵山片区种植的油茶品种有18个,培育的“民玉2号”和“民玉3号”两个高稳产本地油茶良种和新品种。这两个品种具有年年丰产的特性,突破了玉屏油茶大小年结实难题,实现每亩增收3500元以上。
精准服务稳岗就业。在推动公司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增加城乡困难职工就业岗位。“我常年在油茶育苗基地里干活,这里离我家近,方便照顾孩子,80块钱一天,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常年在朱家场镇茅坡村油茶育苗基地里务工的洪先菊说道。
棚内育苗忙,棚外是花香。为开发油茶树的观赏价值,他们还将老油茶树采取高接换冠方式,嫁接成为山茶花,将其培育成为景观树。此举不仅提高老油茶林的观赏性,还可将嫁接的山茶花作为景观树、绿化树出售,极大地提高了老油茶林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路走来,初心不改。该生产部肩负着“黔玉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重新打响了“中国油茶之乡”的名号,奋力践行“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用奋进吹响青春的号角,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荣光。(陈骄玲)
责任编辑:张丹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