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坪乡深化“六共”机制,“三建三强”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万山区高楼坪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社会共治、成果共享“六共”机制,探索“三建三强”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共建,打造党建品牌。聚焦党建品牌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全乡24个党支部高质量完成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非公党建,突出九丰农业党支部、东奇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党支部带动产业发展,率先成立全区第一个产业协会党支部“黄家寨产业协会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坝区上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成立国有高丰公司党支部。青年湖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九丰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楼坪乡党委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决策共商,推动村社联建。全力推行“村社合一”,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建模式,由村支两委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发展生猪代养、肉牛养殖、蔬菜大棚、羊肚菌种植等特色产业18个。鼓励群众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式入股村集体经济,加入村里专业合作社成为社员,全乡现有670户村民加入,实现土地流转资金160余万元,年兑现土地流转费160余万元。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共同商议产业发展、投资方向、利益分配等问题,利用“春晖社”将本村大学生及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村集体产业发展,目前全乡春晖使者140余人,带头创业的春晖使者80余人,参与产业发展13个,开展春晖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
优势共扬,建储备人才库。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高学历、低年龄的大学毕业生、优秀青年选拔到村“两委”班子;凝聚驻村干部、村主任助理、三支一扶等力量,按时输送人才参加“民心党建+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通过“外强肌肉,内强骨骼”的方式,培养为农村作贡献的人才;发挥“三农”工作队伍优势,鼓励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发展,培养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建立乡级“后备力量库”“人才储备库”,定期跟踪联系,适时更新数据,组织“后备力量库”人员,到村跟岗锻炼,列席会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助力乡村振兴。
全民共股,强化利益链接。鼓励村组干部及党员带头入股,共同分担产业风险、共享产业发展红利。鼓励群众自愿入股,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等方式,明确群众既可以用金钱、土地、林地等参与合作社经营,明确所占股份,参与分红比例,按照约定的分红比例每年进行分红。注重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和致富能人、种养大户等,通过集体土地、集体资产、集体资金、上级扶持资金等方式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
社会共治,强化管理体系。坚持网格化管理,构建“综治中心-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村民”的联动社会治理体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作社管理办法》,实行“双分”模式,积分与评分共行,评分形成全民监督,积分引导群众自主参与,设立村级积分兑换超市,引导群众参与村级环境卫生整治、理论知识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进行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形成大家参与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文明好风尚。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卫生示范户”等文明创建评比活动,评选“积德榜”,推荐“铜仁好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成果共享,强振兴添活力。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同心圆,带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兴盛、社会治理等,以党员、志愿者、优秀青年为主体,积极开展政策法律宣传、便民服务、安全生产、农业发展等,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村社合一”,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生猪代养、羊肚菌种植、肉牛养殖、黄家寨泡泡屋、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把村集体经济触角遍及全体村民,形成“村级领头带、党员带头干、群众积极干”的党群互助发展模式。目前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发展,解决全乡3000余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唐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