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石阡 藏金带银
石阡,作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价值的重点县份,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苔茶之乡”等十余项目国字号品牌称号。尤其风能、光能、水能、地热能资源丰厚独特、互补性强、利用率高。铜仁市首家招商引资风电项目——石阡大顶山风场,总投资4.7亿元,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自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年上网电量均在1亿千瓦时以上,每年减少燃煤4.4万吨,减少11万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3300吨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年纳税1200万元以上。
摸清资源家底
“神奇石阡”藏金带银
为摸清新能源产业资源家底,石阡新能源产业专班,对全县风、光、水、地热等资源的分布、总量和可开发情况分门另类进行了盘点,并立足产业的优越性、互补性精心谋划、包装新能源产业项目36个,通过录入发改项目库存、挂上招商引资网页和利用省市招商平台加以大力推介。
石阡新能源资源之所以丰厚独特,得益该县区位、地貌、地质结构和天然禀赋。
风力资源优势,在于石阡处在武陵山脉优质风带,平均风速在5.8m/s以上的大顶山、顶董坡、白家山等多达20座,可建设100兆瓦以上的集中式、分散式风力发电场达30余座,为打造3000兆瓦风力能源基地提供了先决条件。
水能资源优势,在于石阡属沟深谷长喀斯特地貌,水能丰富,除乌江干流过境46公里外,分布在全县的龙川河、马屯河、包溪河等河流多达36条,加之石阡县已建、在建、拟建的大、中、小型水电站,为建设大中型抽水储能项目提供了可靠保障。
地热资源优势,由于地壳运动,在石阡形成多带热能断层,仅温泉出露点达21处,日流量达2300余吨,有着“中国温泉之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等多项目国字号品牌,地热资源非常丰富,200米以内浅层地热能总换热功率约9.56亿千瓦,可供建筑采暖、制冷面积约106亿平方米,年开发利用总能量约26.2万亿兆焦,相当标煤8.92亿吨/年,相当减排量21.58吨/年。尤其是浅层地热能具有热导率高、可再生能力强等独特优势和特点,为石阡县打造中国西部地热之都创造了绝佳条件。
光伏资源优势,石阡日照均达300天以上,已有43万亩茶园加之集中连片的残次林和闲置楼顶,为建设集中式、分散式茶光伏、林光伏、楼顶光伏提供了可靠条件。
高效招商营商
“诚信石阡”喜迎贵客
摸清了家底,如何让资源变资产实现经济价值,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一方面走招商引资主赛道,以项目论业绩。
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石阡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22年石阡县招商营商工作要点》《石阡县2022年产业招商考核办法》,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积极“走出去推介、请进来考察”,分赴北京、广东、重庆等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企,把从事新能源开发的做强国企、央企、民企请来石阡实地考察、对接洽谈。
今年,该县龙井顶董坡、白沙羊角山、花桥白家山、坪地场董家山、龙宝山风电场项目,拟于2022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29.1万千瓦,计划总投资20亿元,新能源开发掀起新的建设高潮。
为全力营造宽松、积极、务实、高效的投资促进氛围和环境,该县还从企业用地、税收政策、用电报装、上规模入统等方面进行扶持,旨在引进更多做强企业投资开发社会效果好、经济拉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时下,前来石阡对接洽谈风力发电、抽水蓄能、光伏发电、地热能投资项目的企业,正在对石阡能源的风光互补、水光互补、茶光互补的企业接二连三、络绎不绝。
在该县,只要企业定了要干,一切手续政府代办。项目进来后,该县采取“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抓到底”机制,全面享受“一视铜仁、一诺千金”贵人服务,让各个项目得到快速推进、落地落实。
该县第一个风光互补项目,由广东省能源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在该县龙井乡顶董坡投资开发,风电装机容量70兆瓦,光伏装机容量3万千瓦。目前,已进入开工前期准备阶段,预计9月份同步动工。
今年7月,该县有了申报五德、青阳、白沙、聚凤、龙井片区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风电场建设项目。
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县力争“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绿电产业示范园,全县风能装机容量达到36.28万千瓦,光伏发电达到3万千瓦,地热能3亿度,风电光伏年发电量约6亿度,能源行业每年税收约1.5亿元以上。
融合推动发展
“枢纽石阡”大有可为
如今,石阡已发展成为铜仁至贵阳重要交通接点,安江、思剑、石湄、德余、石玉5条高速在这里融会贯通,距省会贵阳仅196公里,到铜仁104公里,并与周边拥有贵阳、遵义、铜仁、黄平、黔北五个机场形成了环石阡2小时经济圈。加之乌江3000吨级码头的通行,让石阡——黔东立体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在如何让新能源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石阡首先抓住交通优势,着力打通各个交通环节,为大项目建设装备运输提供条件,立足投资企业的自身优势和充分考虑风力机械的运输成本,积极谋划将风机制造厂位移到石阡就近就地生产。
在内生动力上,石阡注重项目融合互补,将风电、光伏项目植入石阡旅游城市相符合的元素,现行旅游观光休闲地一体化进行打造,用能源项目拉动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并将风电、光伏项目建成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
在远景规划上,石阡县将围绕“新能源+”做文章,把“风、光、地热”等各种新能源有机融合,增加就近消纳能力,实现多能互补,有效推动由新能源引申出的其他配套产业蓬勃发展。
在软环境建设上,该县要求各营商环境指标部门,“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企业投资项目生产运营的有力保障,并对前来投资开发的企业出具了《关于积极营造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环境的承诺函》让新能源投资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相互促进、互助发展。
在配套要素上,目前,石阡建成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为新能源项目解决就近消纳问题,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该县加快推进城市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同步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加强配套电网保障能力。目前,已建成充电站8座,充电桩21台,直流2460千瓦。力争2030年将建成充电站25座,建成充电桩75台。
同时,该县将充分利用新能源项目带来的社会红利,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有效降低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大幅度降低城市噪声,提升城市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安久辉)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