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四要素”助应急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
近年来,万山区始终围绕“防事故、抢大险、救大灾”目标,按照“科技强区、统一指挥、快速响应、资源共享”的原则,全力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打造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多部门信息系统集约共享和全媒体融合应用,建成布局合理、系统优化、功能完善的规范化应急指挥中心。
根据《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奖励区应急管理局三年罚没收入约1000万元作为区级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资金,通过分期转移支付的方式实施建设,历时一个半月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建设规模达350平方米,设应急指挥厅、应急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新闻发布厅、夜间值班室,能满足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和应急指挥调度的基本条件,满足同时处置2起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需要和共计不少于19人的指挥调度需求。
资源集成,互联互通。万山区应急指挥中心依托贵州省应急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交通、水文、气象、旅游、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关信息高清视频音频系统,完成集中统一监控和指挥调度,实时把握交通、水文、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动态数据,实现应急管理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提供决策依据,赢得应急抢险救援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应急指挥中心发挥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后勤部、信息部“五个部”的核心功能作用,使应急管理“一张图”指挥效应最大化。
自主开发,无缝衔接。自建“万山区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通过安装监管执法摄像头,将辖区重点企业高风险岗位可视化监管系统接入指挥大屏,实现违规生产自动感知报警,远程监管执法,做到监管执法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目前全区已完成1398个根节点接入。打通了11个各乡镇(街道)视频会商会议系统,即云视讯会议系统,实现了快速化、可视化、信息化会议会商调度。同时,将云视讯系统通过手机小程序进行手机互联,实现自然灾害现场指挥视频调度,与贵州省应急管理综合业务平台无缝衔接,推动了企业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项目的实施,带动政企市场收入超400万,商机超2000万,助力政企事业全面开花。
政企共建,守护平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贵州广电三家运营商分别向区指挥中心推送了“智慧铜仁·平安守望”“数字乡村”“新时代大讲堂”“应急大喇叭”和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水库电站等市域治理融合通信平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将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使数据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内日常综合指挥调度管控、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区域综合监控无死角、全覆盖,实现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到日常安全监管有迹可循,大大增强了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事故救援反应、决策、指挥和处置能力,政府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加。
合理规划,实体运行。万山区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指挥中心平台运行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将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可视化监管从横向纵向全面打通,通过改变系统程序和摄像头参数技术,实现风险岗位、风险点自动感知识别,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采购一台应急指挥车辆,解决现场指挥设备短板,同时力争将万山区应急指挥中心提级为副科级机构,相关部门进驻指挥中心,强化指挥调度能力和组织保障能力,完成实体化运行,真正实现统一协调调度各方力量,统一指挥应急抢险救援,推动指挥体系机制体制健全完善。(杜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