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服务师生群众“加速度”——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喜迎党的二十大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切实担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政治责任,通过构建智能化治校格局、畅通网络诉求渠道、搭建网络服务平台等措施联动信息、联结力量,倾力将治理“搬上网”、服务“连上线”,赋能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探索“网络+”智能治理可能 开通校务“高路”
盛夏,在开往贵阳的高铁上,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张子勇没有闲着。在手机上他签处了三份文件,手指一点,工作就安排到位,出差也不落下工作效率。这样的“神速”来自于学院校务“OA”系统的便捷。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强化大数据治理理念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行,积极探索“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智能治理新可能,铺就校务办理“高速路”,真正做到校园政务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学院运用OA系统,快速启动学院网上“办事办公”大厅,落实推进校园信息化发展战略“三个一工程”建设,即一张表、一站式服务、一键决策,将办文、办事、办会、通知、收发文、会议管理、信息发布、个人门户等学校日常行政办公管理事项搬上网、连上线,实现信息资料“秒传”、事中审核“秒批”。目前,该系统已支持60余项校务在线办理。与此同时,在微信软件基础上,依托钉钉程序,实现高频热点校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实现资料传递、办文办会、师生沟通等无缝隙对接。
畅通网络诉求渠道 打破沟通“隔心墙”
党委书记黄霞走进课堂听课
认真对待好、妥善处理好群众网上诉求,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基本要求,更是政治责任。我院坚持把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作为联系服务师生和家长的重要方式,高度重视利用网络做工作,积极拓宽诉求表达互动平台,畅通了师生和家长反映诉求的渠道和路径。
开设网上书记院长信箱“直通车”。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在互联网上设立开通书记院长信箱,并实行专人专岗,及时、准确、快速地回复和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合理诉求。学院主要领导抽时间浏览信箱,查阅师生和家长留言、来信和办理情况。对排查梳理的典型突出问题,责成相关领导和部门推动化解;对师生和家长提出的好意见好建议,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并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政策措施。2021年以来,共处理102起书记院长信箱来信来访。
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国才到学生宿舍走访
拓展新媒体诉求“多渠道”。发挥“两微一端”、抖音、快手、QQ群等新媒体矩阵作用,建立留言跟帖平台,明确专人收集师生和家长反映的诉求,及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真切回应,实现“网上交流网下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同时形成部门联动处置“闭环路”,针对网络跟帖和留言,在回应诉求过程中注重协调联动,形成学院网络监督管理科、信息中心、各部门各系“发现报告、调度派遣、事件处理、跟踪核查、评价结案”一体联通,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对留言及时认领、及时交办,将办理结果及时回复,令“群众线上反映问题皆有回音有着落”形成稳定闭环。2021年以来,各新媒体平台后台留言咨询回复近200余条。
"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赋能发展“起跑器”
大学生就业云服务平台
网络虚拟,但不是做“虚功”。学院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通过网络联系师生和服务群众,让大家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运用“三大”平台助学生圆梦。学院强化协助建设好、全力运维好、竭力使用好、务必保护好学生资助平台,确保实现“3个100%”和“3个零误差”工作目标。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作用,正式上线“云就业”平台,建立起方便、灵活、准确、安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之间的高效对接。今年5月,学院通过“云就业”平台,为2022届毕业生召开了四场线上双选会,共有4000余名学生参与,入驻学院招聘单位库的企业达234家。学院各系教师开通特色课程直播,药学系、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健康管理系教师打造的精品微课堂成为“网红课”,在青年学生中吸粉无数。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
搭建赛课平台助教师提升。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提升,学院搭建各类线上线下赛课平台,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院领导巡堂听课制度。走进教室,考察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技能运用情况,深入一线与教师“掏心窝、拉家常”,切实解决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全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中坚和学科领军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力量。
党员线上接单 线下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工作
聚力“办实事”平台助群众解难。学院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践行为民办实事宗旨,10个党支部纷纷与社区“联心连线”,建立志愿服务、科技特派、义诊康复、健康吧等微信群、钉钉群、QQ群,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支部领单,通过各类网络群解决群众急难愁的问题和需求,为学院党员教师化身主播、与群众在网上“亲密接触”建起一方新平台。同时,发挥“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高效传播力,采取图像、短视频、动漫等方式面向村民市民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安全防范知识和健康科普知识,让学院“为民办实事活动”逐步形成特色、积淀亮色。
共情才能共赢,担当才出实干。在践行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中,尽管连着网线、隔着屏幕,但该院以务实精神、厚生理念,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始终做到对待师生和群众态度不远、感情不淡、责任不变。(陈丹玲 崔思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