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谱】董政国:纵有身残在身,宁傲不屈展傲骨
江口县凯德街道凯市村,有一位身残志坚的党支部书记,他叫董政国。尽管遭遇车祸导致左腿残疾,但他勤恳耐劳,不仅靠自身努力改变了命运,还以残疾身躯挑起“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的重任,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为村里谋发展。
董政国,1974年4月,出生于江口县凯德街道凯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中兄弟姐妹多,为补贴家用,高中毕业后,本该进入理想学校学习的他,放弃了大学深造的机会,只身一人前往广东打工。因没有一技之长,处处面试,处处碰壁,经同村叔伯帮助,最后到了一家小规模企业工作,因做事踏实、工作努力、精益求精,得到企业老板的赏识,从众多打工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企业的管理者,工资也翻了几番,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之路。2009年,他综合衡量再三,为能够照顾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孩子,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离开工作近20年的企业回家发展烤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从先前最早发展的10亩逐渐扩大到100余亩,烤烟面积越做越大,烤烟产业也越做越强,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2012年,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交通意外事故中,他的左腿被汽车轧断,导致左腿伤残,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这段时间他情绪低落,整日抑郁寡欢。但看见年迈的双亲和两个还不懂事的小孩,他暗自发誓,“不能就这样认输倒下,虽然腿残疾,但双手仍健全,一定要重振旗鼓,让这个家庭再次好起来”。干什么?如何干?怎么干?种种困难摆在面前,对于此时带着身残的他来说,是多么的迷茫和无助,但他不气馁、不妥协,经多方打听,加上身边亲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他做起了以前从未接触到的快递行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身残志坚的他用着超乎常人的毅力把快递行业的相关业务知识学了个底朝天,每天不辞辛苦地送货卸货,从来没有一次丢失卖家货物和被卖家投诉,对他精湛的业务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业内人士都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在他的鼓励和示范带动下,两个孩子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先后考上了大学。
2021年,凯市村举行支委成员换届选举,他带着为民办实事的情怀参加了凯市村党支部书记竞选,并顺利当选。当时的凯市村,对于外界看来,是一个班子不团结,群众信访不断的重难点村。上任后,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改变原有状况,他遍访全村各组,查村情、听民声、解难题,带领村“两委”从解决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着手,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摸清了全村基本情况。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积极搞好村“两委”班子团结,理清工作思路,谋划未来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他心系贫困群众,对村中困难户、留守户、孤寡户、重病户等家庭基本情况一清二楚,结合不同的家庭情况,精准施策,对于有劳动力建档立卡户,介绍到就近企业进行就业;对于无劳动力建档立卡户,开展村“两委”“一对一帮扶”工作;摸底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一一帮其办理,保证每户贫困户能全面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要让群众省心、省力,干部必须多跑腿、多出汗、多出力!”这是他担任凯市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任仅几个月,对于身有残疾的他来说,没少跑腿!指导撂荒土地整改170余亩,实现凯市村满插满种;整修清理村内沟渠3.2千米;新增水稻种植190余亩、大豆30余亩、玉米50余亩。
对于农村土生土长的他,深知农村现状和百姓需求,在弱势群体上,他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帮扶。边缘易致贫户倪某,因家中子女双双就读大学,丈夫常年疾病缠身,就靠她摆摊做点小本生意维持家用,考虑到该户实际困难,他自掏腰包给予资助。他积极主动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充分运用防贫监测信息平台,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及时消除困难家庭返贫致贫风险,截至目前凯市村纳入防贫预警监测对象2户8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要有新的作为,接下来,凯市村将奋勇笃行,谋划好村级集体产业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董政国如是说。(谢佳祥)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