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从弯道超车到开放前沿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铜仁:从弯道超车到开放前沿

2022-08-08 09:11 来源:微铜仁
投稿:trwz001@126.com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曾在《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明确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底色。

新型工业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新型功能材料,是铜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首位产业。

这些年,铜仁擦亮绿色底色,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保护中创新,在开放中融合,在创新中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找准了未来方向、锚定了长远目标。

1

7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贵州基地、中共铜仁市委党校(铜仁行政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铜仁分院、贵州省国家治理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承办的“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贵州“后发赶超”论坛在铜仁举行。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 东中西部携手谱新篇”主题,聚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以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现代化等课题,共话发展机遇,共商合作大计,共谋美好未来。

在保护中创新 迈出新型工业坚实步伐

2002年,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大龙经济开发区第一家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的企业。

迈过长长的路程,今年,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进入第20个年头。

获得“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四张“国字号”名片。

2

成功跻身全国首批66个、贵州2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中伟新材料成功上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44.49亿元。

建成中伟新能源材料、北新能源废旧锂电池梯次利用2个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火炬计划铜仁锰产业特色产业基地1个,电池级硫酸锰产品占据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

——这是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的一组成绩。

翻开泛黄的档案,20年弹指一挥间,铜仁正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征程上凝聚强大合力,奔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铜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把新型功能材料作为首位产业,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采取集中攻坚工作方法,举全市之力推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超常规发展。

3

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航拍

此次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友国围绕“按经济规律做大做强做优磷酸锰铁锂电池产业”这一主题,从“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目标定位、磷酸锰铁锂电池产业化前景、铜仁发展磷酸锰铁锂电池产业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建议等方面,为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和战略思考。

张友国谈到,铜仁发展磷酸锰铁锂电池产业,是响应国家“双碳”工作目标,抢抓“风口”产业机遇,倾力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有利于促进铜仁本地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新能源发展并优化能源结构。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友国。代旭东 摄

2019年以来,磷酸锰铁锂电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铜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踩在了发展的“风口”上。

这些年,铜仁始终坚持以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前行,迈出了坚实步伐。

如今,铜仁已初步形成以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等锰系代表的中间品产业链,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负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关键配套材料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和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

中国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刘旭友点赞铜仁:“铜仁区位优势明显,锰矿资源丰富,具备新型功能材料行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在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过程中也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5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刘旭友。代旭东 摄

今年初,国务院重磅出台新国发2号文件,全面系统支持贵州发展。6月,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又印发《关于支持铜仁市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对于铜仁市打造成为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信任。

刘旭友指出,这份信任得益于铜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铜仁在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破了环境的障碍,确保了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的环境基础。

在创新中突破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进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才能为实现工业大突破蓄足动能,高质量发展才能获得磅礴力量。

这些年,铜仁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不断发力,不断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新景区、新玩法、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分论坛上,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就“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推进渝黔区域高质量协作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贵州、重庆毗邻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脉相通、经济相融,区域自然风光美仑美奂、民俗风情独特多姿、红色文化令人景仰,是发展文旅融合发展一块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

6

分论坛现场

彭劲松围绕“脉、景、链、芯、桥”五个方面,阐述了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推进渝黔区域高质量协作发展的核心要义:

打通高效流动的“脉”——通畅发达的区域交通设施大网络、大设施是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

造好秀美出彩的“景”——独特优美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是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

建好多业共生的“链”——推进农工商旅文协同发展、产业链群式联结,是推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略。

装好智慧乐享的“芯”——数字化、智慧化的技术手段的推进与普及,是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必然方向。

搭好互惠多赢的“桥”——联动协作、互助共建是区域文旅融合品牌能够持续做大做强做响的重要保障。

铜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有着文旅融合的基础条件。如今,已形成以高铁、铁路、高速公路、乌江航道、城市快速干道、旅游公路、机场等立体交通网络。

铜仁有着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梵净山这一生态旅游资源宝库,如今正朝着“国家公园”目标行进,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活力。

7

山环水绕的铜仁城 李铭亨 摄

当前,铜仁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高质量谱写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做活山地旅游,做美山水城镇,做优山地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不断推动“梵净山珍·健康养生”风行天下。

在追赶中出圈  勇担闯新路的新使命

7月26日,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暨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千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再次为铜仁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加持赋能。

全会指出,铜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差距在工业、最大的短板在工业、最大的潜力在工业。

从2019年到2021年,两年时间,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从118.5亿元扩大至244.4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从18.6%跃升至34%,在工业经济增长中挑起大梁。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吴巧生就——打造面向碳中和的世界特色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期待中的铜仁“新材谷”为主题,从理论视角和铜仁实践两个方面对铜仁打造世界级特色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全方面阐释。

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吴巧生。冷晓意 摄

铜仁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梵净山入选“中国天然氧吧”,江口县太平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生态名片越擦越亮,优良生态环境已成为铜仁竞争力的最强“硬核”。

吴巧生指出,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挑战——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技术短板;

机遇——具备建设世界级特色产业集群条件:中伟、汇成、金瑞、格瑞特等新材料行业翘楚布局铜仁,全产业链雏形呈现;供应链安全与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区位、锰资源丰富、电力等等基础设施保障;

同时,他指出,新材料技术成为破解全球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新材料产业与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产业交叉融合进一步升级,渗透加速,尤其是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链逻辑变化,新材料地位凸显,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提供了百年难遇的时代契机;

9

中伟新材料

吴巧生建议:铜仁可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为核心,加快打造“链长”企业,加速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明确、协同、集聚发展新格局,实现产业集聚规模跃升,同时,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与着力点,构建集群发展保障体系。

吴巧生点赞道:铜仁区位优势、锰资源优势、电力优势等等基础设施保障逐步凸显,当前正处于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风口期”,要‍‍进一步打造核心竞争力,坚持集群化、高端化、终端化导向,聚焦锂离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培育“链长”企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产业集群、基地、特色园区与产业品牌。期待中,铜仁“新材谷”正在茁壮成长!(李桃红)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