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四化”筑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思南县

思南县“四化”筑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22-08-22 10:53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一是文化阵地“全域化”。紧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要求,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国家三级图书馆1个,乌江博物馆1个,体育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2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526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网点489个,农村网络电视、户户通、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二是文化队伍“多元化”。采取文艺集中培训、蹲点指导、文化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充实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社会力量活力,共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先后组建桃源、星河、夕阳红、乌江明珠等各级民间文艺团120余支,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协会20余个,现有县、乡、村有各级文化传承人107人,各类专兼职文化文艺人才2208人,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基层文化队伍格局。

三是文化品牌“特色化”。紧扣“乌江、温泉、石林、历史文化”四张名片,充分发挥民间民俗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开发特色文化产品,持续打造文化精品,塑造区域文化品牌,先后开发了花田粑、晏茶、黄牛肉干、花烛、花灯等特色文化产品,形成了以花灯、花烛、花甜粑、“囍”文化“三花一囍”为代表的区域特色文化产品品牌。近年来,花烛、花灯戏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囍文化土家刻纸走出国门在尼泊尔展出。

四是“文化+”模式“融合化”。依托“贵州文化云”“贵州旅游扶贫云”等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文化+互联网”“文化+就业”“文化+产业”等发展模式,全力推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与电商产业、脱贫攻坚等领域融合发展,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