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都街道“三个坚持”全力抗旱救灾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万山区丹都街道“三个坚持”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竭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扛起抗旱救灾的政治责任。一是做到思想上统一。党政主要领导组织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召开会议,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区防旱抗旱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街道防旱抗旱工作。二是做到政治上统一。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街道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方式开展工作。三是做到行动上统一。迅速成立3支抗旱救援队,下沉到田间地头开展抗旱保丰收工作,出动112人次;积极动员“5433”帮扶干部入户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坚持“多措并举、火力抢收”,切实保住人民群众的粮食安全。一是党员队伍在田间,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各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组织农村党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浇灌受灾农作物,发动群众开展自救,形成“党员冲锋上前,群众自主靠前”的抗旱保丰收氛围。出动党员21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33人次,200余名农户自发参与到“抗旱保收”行动中。二是农技指导到田间,危难时刻派上用场。制定抗旱保收工作方案,成立农技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派4名农技干部到田间地头指导抗旱保收工作,按照“能保尽保,有保有弃”原则,全力帮助群众保粮稳产。三是抗旱物资下田间,紧急时刻能有用处。采取“上级支持、街道自购、群众自备”的形式,投入抗旱保丰收水泵21台、水管3000米,准备抗旱车辆3台。
坚持“汲取教训、防范在先”,始终考虑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用好一切可用资源,全力保障人畜用水安全。辖区有(1)型水库2座,库容700万m3;小(2)型水库4座,库容66.6万m3;小山塘水库,库容14.9万m3,,充分利用本辖区现有资源,在降雨天气及时储水保水,确保群众生活生产用水有保障。二是努力创造条件机会,全力打赢抗旱持久战。争取到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大坡村实施,惠及1000余户农户。三是想尽一切办法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温中暑、用电安全、森林防火安全、生态安全等风险随持续干旱天气增大,街道组织应急、环保林业水务、农业服务中心、移民服务站等办、综治等站所开展各自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强化安全教育、节约用水宣传,全力抗干旱、全力保丰收、全力保平安,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投入抗旱经费5万元,开展宣传20次,开展安全检查15次。同时,加强干部作风整顿,“不打懒的、不打勤的、专打不长眼的”,在抗旱期间,对因干部作风不实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按照从严从重处理。(田晓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