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开放共享 打造四类基地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聚焦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开放共享 打造四类基地

2022-08-23 15:53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为进一步扩大教育交流周的项目成果,助力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建设一批涵盖‘五育人’功能、实践实训+培训功能、研学+交流展示功能和国别区域研究功能的成果实化基地,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夯实合作基础。”刘宝利说。

具体而言,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贵州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的高校及职业院校资源,依托校园现有文化场馆等,挂牌建立五育并举的育人基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同时,以贵州清镇实训中心和清镇职教城的职业院校为依托,精心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和培训基地,加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推动师生互换交流、学生实践实训、师资培训、项目合作等深入开展。

在交流展示基地打造方面,刘宝利表示,要着重围绕青少年语言文化、美育研学、艺术交流展示、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等,与地方连线互动。并结合青少年交流的特点和交流展示活动资源,做好基地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例如着力推动荔波·洪江和白云·蓬莱仙界青少年美育研学基地的内涵建设等。

“开放共享离不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及服务。”刘宝利说,“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围绕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服务开放发展需要,支持引导高校重视国别区域研究,主动加强对外开放需求对接,加强高校涉外研究中心、基地建设和研究人员队伍建设。推动成立由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外交部、教育部共同设立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并牵头整合国内高校国别区域研究力量,深入开展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的、以教育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研究,打造智库新亮点。

此外,在已建的“十大联盟”和“十大中心”基础上,还将引导国内高校积极参加教育交流周平台联盟(中心、基地),督促教育交流周平台联盟项目活动开展,推动各联盟项目成果落地,助推国内高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责任编辑:金彦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