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故事】“沉睡地”唱响“红高粱”
平头的那边田野啊,高粱熟来红满天哎!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平土村平坦的田野大坝上,微风过处,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红色浪潮,一簇簇籽粒饱满的红高粱在烈日下随风起舞。农民们顶着炎炎烈日正在田中忙着收割,虽是挥汗如雨,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想起当初我们村这一大片面积有300多亩的田坝空荡荡的,种什么失败什么,后来干脆啥都不种了,谁谈起都感到可惜。现在不同了,自从政府引导我们种高粱后,长势特别好,今年遭遇这么严重的持续高温,也没影响到高粱的丰收。”平土村村民江凤珍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她一直都在高粱基地干活,不仅拿了土地流转费,管护的时候每天可以拿到100元工资,现在高粱熟了忙着采收,一天平均能拿到80元的报酬,不用外出打工了,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
平头镇高粱基地喜获丰收
这么大的田坝之前为何会空荡荡的不种庄稼呢?这还要从几个月前的一次“政治体检”说起。
今年3月,该县县委第五巡察组进驻平头镇,对该镇19个村进行“政治体检”。巡察组在平土村开展进村入户走访中,接到群众反映“村里大坝上良田荒废”、“村级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正是春耕时节,大坝良田怎么会荒废?巡察组立即到涉及大坝良田的几个村开展深入走访。
“老乡,你们村大坝上那一大片田一直是这样空着不种庄稼吗?”巡察干部问。
“之前政府组织种得有羊肚菌、油菜这些,但是没见效果,后来就荒了。”
“我们这片坝田就在河边,之前种的农作物不是冬天被冻坏,就是夏天受内涝影响淹坏,后来,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农作物来种,看着大片田这样荒着我们也是干着急。”
巡察组干部一边收集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一边来到反映的几处坝田实地查看。
“这片大坝良田不仅仅关系着平土村,还涉及到相邻的平头司、平土、岑字、岑硐坝几个村,这片良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也平坦,这么好的土地资源怎么能一直搁置?而且群众也希望能够恢复起来综合利用,你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巡察组回到镇政府将情况和意见向镇党委政府作了反馈。
“我们也正为这个发愁呢!已经对平头司、平土、岑字等村的河堤实施了巩固提升工程,但是至今还没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向督查组解释道。
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农民只有“粮袋子”鼓起来了,“钱袋子”才能鼓起来。巡察组经过梳理,将走访发现的问题列成清单督促镇党委政府“边巡边改”,同时向县纪委县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了反馈,要求派驻纪检监察组跟进协调监督并向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
通过“纪巡”联动、“组地”协同的跟进监督,平头镇党委成立了“联村党委”,与平头司、平土、岑字、岑硐坝等村党支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研究解决方案。经召开村民大会征得村民同意后,引进龙头企业仁怀市秋农粮油商贸有限公司,长期驻点平头镇,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反租倒包”等方式带领群众种植高粱,盘活了1200余亩“沉睡地”。
“我镇采用‘党建+合作社+大户+群众’的模式新发展了1200余亩红糯2号高粱,前期由村级合作社发挥企业与农户桥梁纽带作用,免费向农户提供种子、有机肥及技术指导,实行农户订单生产,高粱成熟后由公司采取保底价方式收购,高粱成熟后从农户手中收购生鲜穗子,再自行加工烘干成成品,最大限度让农户增产增收。”平头镇党委负责人向前来回访的巡察组进行汇报。
据了解,高粱属耐旱耐涝作物,该镇种植的1200亩高粱,估计年产值在345万元左右,可提供务工1500人次,涉及平头司等4个村600户农户2500余人,惠及贫困户300户1123人 。该镇与仁怀市秋农粮油商贸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鲜穗子按照最低3.6元/斤保底价格收购,每亩收益在1300元至2000元,以亩产鲜穗800斤至1000斤计算,每亩高粱可为农户增收约900元至1400元。
“村里有了这个高粱产业,劳壮力也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安心在家门口挣钱,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该镇平土村主任石梅谈起种高粱,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
今年上半年,该县共巡察了114个村级党组织,通过“三个聚焦”着力发现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村级党组建设等问题931个,解决像平头镇此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个。(石珊)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