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驻村工作队  今天成抗旱救灾队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昨天是驻村工作队 今天成抗旱救灾队

看印江驻村干部如何闻“旱”而动保民生

2022-08-26 11:20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有这样一群人,昨天,他们还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今天成了抗旱送水服务队,角色来回切换的他们,总是走在服务人民群众最前端。近段时间以来,印江自治县持续晴热高温少雨,面对严峻的旱情和抗旱形势,全县广大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以“旱”为令,闻“旱”而动,迅速变身抗旱救灾服务队保民生,全身心投入抗旱救灾工作中,组织群众有序开展抗旱自救,想方设法把清泉送进人民群众的心田,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8月23日,记者跟随印江县缠溪镇驷马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城印驾着载满水桶的送水车,小心翼翼地赶往山高坡陡的砖房子组给乡亲们送水。为通组路两旁的村民们接满水后,紧接着与村干部一道提着“永不干枯的水桶”送到留守儿童、行动不便、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众家中,让他们在炎热的旱季感到一丝温凉。

印江县缠溪镇驷马村砖房子组的杨启华,今年67岁,子女均在外务工,家里喂养了四只鸡、一头猪、两条狗,每天的人畜饮水需求大。因持续干旱导致水池的水源点蓄水不足。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计划性地把清泉送到杨老的家中。面对这及时的清泉,他激动地说:“天干了有二十天了,确实没有水,我们又挑不动了,这么大的太阳驻村干部都跑来帮我们送水,确实感谢他们呀!”

在全力以赴保障人畜合理用水的同时,驷马村驻村工作队还深入村寨走访,了解困难群体用水需求,然后制定合理、精准的送水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渴”一人。同时还采取集中宣传宣讲、院坝会、田坎会以及入户宣传等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抗旱节水意识。

在印江各地,就是这种谁家缺水驻村工作队就出现在谁家的服务,让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信任感与日俱增。

印江县杨柳镇中心村坪上组的廖开银,今年83岁,丈夫过世,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寨子里水池的水源来源后山一处小水井,持续干旱天气导致水源干枯。没有劳动力的她吃水困难,驻村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村干部为其轮流送水,让她感到特别的温暖。“我老了想不到办法了,缺水以来驻村干部们是第三次来给我家空空的水缸装满水了。党的政策好,有这么好的干部,我再也不用担心吃不到水了。”廖开银欣慰地说。

自干旱以来,杨柳镇中心村驻村工作队把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放在当前工作的首位,特意找来一辆小货车,与村干部一道组成“抗旱送水服务队”,为缺水群众义务送水。除了日常的送水,该驻村工作队还动员群众寻找水源,有序开展抗旱自救。“哪家需要水,我们就送到哪家。同时我们还积极地带领群众寻找水源,因地制宜、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用水困难。”印江县杨柳镇中心村驻村干部徐树桥铿锵有力地说。

在驻村工作队示范引领下,干群一心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迅速凝聚起了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节水用水意识,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看到干部们啷个辛苦给我们送水,还到处去找水源,我们老百姓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想想办法开展生产自救,大家说是不是哇。”杨柳镇中心村坪上组村民吴贤昌和村民们说道。

据悉,杨柳镇13支驻村工作队在“抗旱救灾”行动中维护维修水池2座,新安装及更换管道3000余米,启动杨家寨村和凯坪村应急水源供水500余方,出动2台应急救援车累计送水60余次,出动2台抽水机应急抽水解决农作物灌溉约100余亩,累计解决因旱畜饮水困难人口2000余人、大牲畜400余头。

在持续高温下,印江县广大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就地转化为抗旱救灾队,日夜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他们或开着载满水桶的小货车、摩托车来回于崎岖的山路上;或艰难地挑着“永不干枯的水桶”一步步把清泉送入乡百姓家中;或穿梭在沟壑密林中寻找水源......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忠诚,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利的行动砥旱前行,只为让涓涓清流分秒不停地涌入人民群众的心头。(梅亚军 杨乾敏)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