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丨杨通文:扎根乡村为教育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名师工作室丨杨通文:扎根乡村为教育

2022-08-29 09:04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杨通文,男,土家族,1982年3月出生,2001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中心完全小学校长,铜仁市首批三名工作室主持人。

参加工作以来,杨通文扎根乡村、情系教育,踏实肯干、追求上进、榜样引领,将全部的心思投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将所有的关爱留给乡村小学生,促进乡村小学生长知识、长见识、悟道理,偕同乡村小学生共成长。

21年来,曾带病坚持上课12载,在乡村教育这条幸福大道上,他钟情于乡村教育事业,努力做百姓家门口好老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和责任使命,对乡村教育的明天永葆无限憧憬。

1

潜心钻研

     琢磨教学技艺     

学高为师,是教师的最低门槛也是最高要求,师者不仅要有“一碗水”的容量,更要有“一桶活水”的体量,还要有“长流水”的源泉。多年来,杨通文坚持观名师优课、读精品期刊、写教学经验、做教育科研、悟道理智慧,不断增长知识、见识。

学无止境,他坚信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教出爱学习和会学习的学生。工作二十余年来,他始终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他积极向省内外良师取经学习,精准汲取其课堂教学、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成果提炼等优秀方法;先后到铜仁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望谟县、紫云县、盘州市、习水县开展专题讲座研讨学习。

在实践的检验、指导中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技能。他虚心吸纳身边同事的意见建议,让先进的教育观念得到“不断线”地实践和真实推广。他说:“让教育教学之花开遍山野乡村,使得乡村教育绚丽多彩,硕果累累,这便是我的奋斗目标。”

2

知行合一

     创新教学理念     

杨通文在乡村教育中立足于专业发展,深入课堂研讨教学,变身学生分析学情,基于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张:“数学‘学习体验’写作:偕同乡村小学生共成长。”

在乡村开展小学生数学写作指导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积淀学生数学素养。他提出“用小方格纸做笔算练习”,促进学生明算理,增强学生懂算法,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尝试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融入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信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因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在研“‘三教’引领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数学‘四学’研究”省级课题中,培育学生积极思考、实践体验、勇于表达,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四学”(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学后反思)范式,教会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为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振兴提供参考;提出小学数学命题改革,关注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追求试题的灵活性、创新性和知识的应用性,让刷题教学的老师所教的学生拿不到高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践行与小学生一起用数学本同做数学作业,提供小学生“样板”作业,无声胜有声地引领小学生认真做作业、规范做作业、按时做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

甘于奉献

     偕同学生成长     

坚守信念,努力付出,乐于奉献,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近五年来,他先后荣获黔灵名师、贵州省民族地区质量提升专家委员会小学数学委员、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库成员、贵州省中小学教材审核专家库成员、贵州省乡村教育家候选人、贵州省骨干教师等称号。

从教以来,在教育部主管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6篇、国家新闻广电总局认定的刊物上发表22篇,辅导小学生发表数学论文18篇,辅导学生参加贵州省“贵青杯”比赛获一等奖共计15人/次(以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为载体,多学科整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为主,采用科学调查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本原则之四:“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2021年辅导学生参加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获优秀等次3人/次,主持完成贵州省教科研课题5项(重点课题1项、专项课题3项、规划课题1项),主持申报的教学成果获省级奖4项(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单独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专著1部,近三年在县外承担研讨课12次。

4

沿着乡村教育一路走来,杨通文践行“数学‘学习体验’写作:偕同乡村小学生共成长”教学主张,与学生共同收获成长。在他的不断探索与践行下,学生的真实水平成了教学的资源,通过“学习体验”写作训练冒出了一批数学拔尖学生、数学爱好者;做题与写“学习体验”,正好印证了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他坚持剖析学生成长案例,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并深得广大老师的赞誉。

乡村教育天地阔,前方路正长,杨通文正乐此不疲地引领学生成长,与乡村小学生一道向未来。(杨旭东  李应红)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