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街道:多管齐下 延伸村干部“管理链”
今年以来,万山区谢桥街道聚焦村干部履职尽责,采取“勤学,勤助,勤督”的方式,围绕村干部履职素质提升,目标任务,为民办事等方面,延伸村干部管理链,提振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勤学习安排,提升素质教育。一是以会带训,强政治理论学习。谢桥街道采取专题培训会的形式,带头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培训会,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业务培训会等专题会议,立足村级管理工作职能,将各站所业务与作风、纪律等方面相结合,以会代训的方式,系统培训了业务知识能力、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会议、最新政策法规。目前,已累计召开党工委会议21次,全体干部职工会8次,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二是以案促教,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组织村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和通报学习典型案例等开展警示教育,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释放“严”的强烈信号,警示村干部严守“底线”,不碰 “红线”,筑牢“防线”。同时也充分利用微信工作交流群、QQ群、“微谢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在村干部中开展宣传,及时转发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纪律条例等有关廉洁规定的相关信息,提醒村干部时刻绷紧廉政弦,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
勤帮助服务,落实村级目标。街道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一是帮助建强村级产业。不断深化“六共”机制,实行“村社合一”, 推广“党支部+”的方式。街道借助瓦屋坪村、牙溪村2个“六共”机制示范点建设工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瓦屋坪村,打造“村社合一”鸿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代养代管的方式引导缺地、无劳力的脱贫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由合作社托管代养,统一管理,让脱贫户变股东,实现致富增收。养殖场每年可出栏三批生猪,预计收入达60万元以上;在牙溪村,做优特果蔬产业。高效种植香柚100亩、火龙果和柑橘150亩、枇杷100亩、西瓜30亩、蔬菜种植450亩,生姜50亩,助农增收,稳定“菜篮子”供应。二是帮助提升为民服务。通过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街道健全完善了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农村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常态化推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村干部入户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7件。
勤督查考核,强化为民服务。一是强化坐班考勤检查。街道纪工委围绕村干部坐班执勤、周末执勤,上级安排部署落实情况,每月例行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同时,街道统一制定更新了村干部去向表,向居民群众公开了村干部到岗情况和联系方式,便于群众及时联系,有效对接个人业务,极大提升了群众服务能力。二是严格履行村干部请销假报备制度。要求村干部工作期间请假离村必须由包村领导审签,街道主要领导同意,并报街道纪工委备案,严肃村干部工作纪律管理。三是加大督查考核。街道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清单,明确纪工委干部深入村寨对照落实清单进行查阅资料,与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委员、进行谈话,全面了解村干部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等情况。(杨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