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坪乡“四个聚焦”突破村干部管理瓶颈
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突击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万山区高楼坪乡积极探索村干部队伍管理体制,通过四个“聚焦”不断促使村干部履职尽责、打造“群雁齐飞”的村干部队伍,确保村干部在新一届干出新气象。
聚焦党建引领,提升监管效能。突出党建示范引领,加强村干部日常监管力度,确保村“两委”班子行稳致远。一是立足日常表现,看实际,解实情。严格落实村干部日常在岗、请假销假、轮流值班等制度,乡主要领导定期与村干部面对面谈心谈话,了解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个人思想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二是立足专项督查,强执行,看成效。乡纪委对村干部工作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乡领导班子成员不定期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村干部工作实绩、征集意见建议,收集矛盾问题,考察村干部言行是否一致,能否胜任目前工作岗位,能否带动村民致富,让村民信服。三是抓好上下联动,聚能量,促落实。建立责任包保体系,由11名区级驻村干部、14名乡领导、50名乡干部和11名五个一批人员组成13个包保小组,帮助村干部增强政治信念、提升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定期开展走访调研,与村(社区)“两委”谈心谈话,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基层治理情况,动态建立问题、责任 、措施“三台账”,切实做到群众“事事能反映,件件有回音”。
聚焦履职履责,凸显担当作为。一是着眼为民办实事。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村干部对全村群众进行遍访,通过走访入户、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在村容村貌、道路交通、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诉求,确保每年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办好几件实事,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截至目前,共走访群众12000余人,搜集梳理问题建议8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问题1500余件。二是着眼年终述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每年就党建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等工作向乡党委和本村党员、村民代表述职述廉,并与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一起接受乡镇党委和本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评议。三是着眼考核结果。研究制定村干部考核办法,建立村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待遇直接挂钩,作为择优推荐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参考依据,村干部累计被评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的,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约谈、建议撤换或终止职务等,倒逼村干部守土尽责,争先创优。
聚焦能力提升,锤炼过硬队伍。一是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抓好乡镇党校培训,始终把村干部的学习教育、思想建设作为促进村干部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将教育培训作为村干部教育管理的主抓手,重点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基层党建业务、新国发2号、产业发展、农技培训等为主要培训内容,有效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让村干部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致富带头人,今年以来,先后组织村(社区)干部参加培训380余人次。二是抓好上级调训。健全村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村干部参训台账,积极选调村干部参加省、市、区委党校和组织部开设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村(社区)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参加省、市、区调训村干部共360余人次。三是开展集体谈话。采取乡党委书记与村(社区)“两委”班子谈,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与全体党员谈的形式,通过谈心谈话了解村级干部所想所思,针对党员干部出现的“不愿为”“不想为”“不作为”等问题,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教育提醒,引导干部调整精神状态,消除思想顾虑,全身心投入乡村事业建设中,截止目前,共谈心谈话63人。
聚焦“饮水活源”,强化“储雁”选育。随着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我要回农村”已成为高楼坪乡众多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毕业生的一种新时尚。一是建立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开展优秀村民和回村大学生摸排工作。目前,村级后备力量42人,建立14个村(社区)后备人才信息和档案库,其中33人属高学历人才,政治素质过硬,敢担当作为,群众基础好,能团结群众,自身创新能力强。二是吸引优秀人才入党。积极引导年轻优秀的后备力量向党组织靠拢,并帮助其尽快熟悉村级党务政务、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提升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成长周期,打造年轻化、高学历的后备干部队伍。目前,村级后备力量党员21人,提交申请书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三是提供跟岗学习机会。打破村域界限,由后备力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等岗位,全面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协助开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走访入户、村级经济发展等工作,提升村级后备力量队伍整体实战能力和攻坚能力。目前,积极协助村支部书记处理党务工作6人,担任村委会副书记1人。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