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都街道:燕巢志愿新服务 文明实践定丹心
近年来,万山区丹都街道立足自身特色,对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服务对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工作建设为契机,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根据“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制度”等“五有”建设标准,着力打造“燕归新巢·情定丹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品牌,引领搬迁群众实现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向新市民转变。
燕归新巢,几度春风绿户开。丹都街道辖区内6个安置点,承接了来自思南、印江、石阡、松桃县及本区内易地扶贫搬迁群众9376户41946人,其中跨区县搬迁群众7951户36663人,本区内搬迁1425户5283人,是铜仁市搬迁人口较多的街道。搬出容易,留下不易,“村民”成“居民”,不只“挪个窝”,更要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新生活就在哪里融入”,丹都街道始终聚焦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让群众一走进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高楼、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错落有致的景观树,休闲的居民或翩翩起舞,或悠然漫步,既缓解群众故土难离的思想,又增添了新生活的乐趣。截至目前,全街道建设了9个农家书屋、5个老年人活动中心、5个妇女儿童活动中心、5个文体活动广场和5个医疗卫生室,新建了7所幼儿园、4所中小学,引进了湖南省雅礼中学,直接受益群众28676人。
情定丹心,悠然宜居佳人笑。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搬迁群众安定新居,丹都街道坚持“稳”字当头,燕巢志愿服务队把帮助就业放在志愿服务重要位置。一是志愿服务队通过公益性岗位和协调各安置点微工厂、厂房的就业岗位,多渠道推荐就业岗位进社区,以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已为搬迁群众协调2800余个就业岗位。二是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锦绣女”“家政女”“大数据爱豆计划”志愿服务培训;加上社区先进典型民族手工饰品领头人许平,带领130余名妇女居家进行绣花、花卉、特色手工制作,极大调动居家妇女就业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搬迁群众“稳不下来”一大难题,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体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结合安置实日常生活需求,又要确保搬迁群众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社区新增经营摊位350个、农村合作社农产品批发铺位92个,计划解决就业岗位800余个,将为搬迁户实现年均收入3万元。
燕心相融,倾情服务绘新篇。为引导搬迁群众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家园,该街道致力打造了“燕归新巢 情定丹心”志愿服务品牌,组建燕巢服务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志愿服务。燕巢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村)9支志愿服务分队,紧紧围绕“讲、评、帮、乐、庆”多形式开展服务。志愿服务队创建以来,一是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广场、学习强国、智慧党建云、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宣讲活动;二是利用先进典型评选、积德榜等形式,组织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思想道德现象开展民主评议;三是采取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面对面、心连心,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四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乐,更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五是利用传统节日,有计划地举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庆典活动让搬迁群体在新家找到自己新的“朋友圈”,促进搬迁群众在真正意义上对丹都新居产生归属感,从内心深处热爱脚下这片土地,以赤诚之心共创新居文明和谐,展现丹都居民风采。(吴慧鑫)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