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同心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时代强音。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田坪村的侗乡风情园景区,该景区距玉屏县城35公里,距铜仁市区32公里,高铁、高速、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两省、三市(州)、五区(县)、八乡”交汇的中心枢纽,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红石榴”志愿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群众文化活动、美食大赛等活动形式,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探索“民族团结+N”模式,将创建工作融入旅游文化宣传推介、旅游产业链开发延伸,培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据统计,今年以来,玉屏侗乡风情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71次、群众文化活动19场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7次,景区金色侗乡、康养田坪的旅游品牌及民族团结进步早已深入人心。这里就是承载各族群众精神文化谱系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社区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阵地,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创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四共和谐社区,推动各族群众深入交流培养融洽感情,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在侗乡风情园对面就是田坪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时,侗乡风情园也是整个田坪人民活动交流的场所,各民族的人民群众在这里一起交流、一起生活,在“共居”中增进社区各民族成员间的感情。
在侗乡风情园,可以举行千人以上的集会活动,如篝火晚会、歌舞表演等大型侗族文化活动,文化歌舞表演和其他文艺活动是侗乡风情园的常态化节目。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各民族之间、各文化之间、各地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群众拉近距离、相互学习借鉴、增进互信互助、增强民族感情、深化民族团结。铜仁市以易地扶贫搬迁城市民族工作为重点,深化各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建设。在迁入人口较多的碧江区、万山区、大龙开发区开展社区民族工作试点,探索“互嵌式”发展模式,建立“5432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创建“三微”产业平台(微电商、微田园、微企业),创办了民族刺绣、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等手工业、人工智能产业和“新市民·大舞台”,多渠道帮助搬迁各族群众就业,促进了“四安”家园建设,增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我市依托如侗乡风情园这样的文化载体,积极组织开展玉屏箫笛、德江傩戏、松桃花鼓、沿河山歌、万山鼟锣、思南花灯戏、石阡木偶戏、碧江赛龙舟、江口金钱杆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推进,着力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交流的友谊桥梁。同时还引导各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全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
如今,铜仁各族儿女高举党的旗帜,不断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同心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张宏扬)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