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丨周斌:种好创新育人“责任田”
编者按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各类人才对铜仁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为加快建设全省良好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贡献人才力量,近期我们组织"三名"工作室、人才基地和市管专家展现个人风采,通过微铜仁等平台开设"先进个人事迹"栏目,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奋楫争先的良好氛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周斌,男,1982年1月出生,200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药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主任,教授,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贵州省GMP认证员、贵州省药学会药学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药学会中药民族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甲秀之光”访问学者、铜仁市委重大课题研究工作评审专家、铜仁市第三批“市管专家”、铜仁市GSP认证员、铜仁市第二届药学会常务理事、铜仁市第八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裁判、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铜仁市首届“三名”工作室主持人。
深深校园情 把药学系建起来
参加工作以来,周斌对自身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先后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副主任药师职称,成为实验室认可内审员(CNAS)、药品质量控制员(中检院)。
2017年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药学系成立,面临着专业申报、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项急迫任务,他带领全系教职工迎难而上,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任务中去,当年7月实现首批招生,办学5年来,药学系先后获“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铜仁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铜仁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因工作突出,被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评为“2018年优秀教师”,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
浓浓师生情把药学人才育出来
他对青年教师说得最多的就是“要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主动对接药品生产及销售企业人才需求,与同德药业、江苏百佳惠大大药房等80余家大中型药品生产与销售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基地,开展专业人才“订单班”培养及学生实习就业平台拓展工作。以“产、学、研”和“现代学徒制”相结合为培养模式,创新性地开创“黔匠班”育人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优质人才,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地方药品产业培育具有工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针对时下互联网最为火热的电商直播,他组建“电商班”,将药学、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推向市场前沿,接触电子商务、电商直播等新兴技术,助力“药食同源、黔货出山”商品销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共青团贵州省委主办的贵州省第二届“乡村振兴杯”大学生电商直播大赛并荣获三等奖。
殷殷赤子情把药学服务做起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铜仁人,他对家乡的医药事业发展有着浓厚的情节,小时候缺医少药的现象早已不存在,但家乡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仍令他魂牵梦绕,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建立起了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民族医药研究所,建成了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民族医药展览馆,共收集民族民间医技医方268项,完成了对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民族民间医术挖掘整理及活态传承收集项目,有力挖掘传承保护了宝贵的民族医药资源。
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两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10余项,其中在市级课题《铜仁市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的质量研究》及《猕猴桃、刺梨咀嚼片(咪哩咀嚼片)配方与制备工艺研究》中任主持人;在课题《铜仁市丹参质量研究》中担任小组副组长;在省级课题《铜仁市民族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及活态传承研究》中任副组长;任“十三五”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药理学》主编、任十三五规划教材《片剂生产与检测技术》副主编。
作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主体作用,采取现场技术指导、问题答疑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沟通交流,推广传授中药材培育、种植、养护等关键科学技术知识,引入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相适宜的中药材作物,积极主动了解中药材种植结构与市场现状,开展相关培训,培训学员1000余人,为乡村振兴和基层科技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周斌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他的讲台不仅仅在课堂上,更要以科研为持续发展着力点,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新阶段,运用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他会持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勇担育人使命,不断引领探索育人新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服务作用,为地方高教育人工作贡献坚实力量。(刘盼盼 杨蔚)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