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而上!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聚势腾飞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迎“风”而上!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聚势腾飞

2022-09-19 09:30 来源:微铜仁
投稿:trwz001@126.com  

闯新机、开新局。作为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大龙开发区一方面持续推进企业生产,一方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铆足干劲,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1

  围绕产业促集群  

高温酷暑不停产、不停工,企业发展持续平稳、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进入第三季度,开发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工作态势,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工作,确保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健康向上。

2

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历程

近年来,开发区抢抓新型功能材料发展的风口,依托资源优势,聚力主攻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推动园区提质提效。目前,园区落户有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中科新城、百思特等发展运营企业;正全力推进广东凯金、广东嘉尚、山河智能、中伟循环等重点项目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3

新型功能材料企业生产车间

北部工业园区中伟循环车间里,通过管道从能矿锰业输送过来的高纯硫酸锰,与硫酸钴、硫酸镍一同加工后,形成锂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将发往全球各地。工作人员认真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机械运作情况,确保安全生产。

中伟循环三期、汇成新材料二期、中科星城三期等陆续建成;重力科技、汇成新材料等企业纳入全省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园区发展后劲十足,蓄势待发。

今年1-8月,大龙开发区 园区总产值307.21亿元,工业总产值195.53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160.90亿元,同比增长49.59%,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产值138.48亿元。

  围绕龙头促创新  

开发区对标新型功能材料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以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为龙头的一大批新型功能材料企业汇聚于此,形成主导产业明晰、首位产业突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集群发展态势。高纯硫酸锰市场份额全球占比80%,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全球占比26%,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全球占比15%,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稳居行业翘楚地位。

 

4

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向好

创新驱动发展。基于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础、资源、营商环境等优势考量,2017年6月,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材料公司正式落户,为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落户发展的5年多时间里,该公司立足新能源新材料市场,逐步做大做强,不仅顺利实现年产6000吨锰酸锂材料的既定目标,还积极通过创新生产工艺,提升产能产值。

园区千方百计谋发展,企业也想方设法扩产能。“我们淘汰原来的两条半自动化生产线,换成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以进一步扩大产能。”百思特公司总经理路杰说,技改完成后年产能将达到2万吨,保守估计产值可达到5亿元。

5

人才交流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给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开发区按照“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思路,大力引进高级人才,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截至去年底,开发区人才总量1416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85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2050人,企业技能人才9074人。

  围绕功能促配套  

凯金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工人们奋战在各自作业区域,为早日全面建成投产发力,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倒排工期、提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进入试生产运行阶段,全面建成并投产后,预计总年产值达120亿元。

在争分夺秒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开发区不断拓宽走出去的渠道,更加主动参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6

重点项目推进现场

为满足园区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需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引进全省第一家实现海外进口金属矿石通过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贵州东部陆港,落户5年来,持续为园区及周边企业的原料供给和产品运输提供保障。当前,园区业务量占总业务量50%以上。

2021年,全省首条超长距离热力输送管道在开发区建成投用,22公里长的低压蒸汽管网,将贵州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产生的低压蒸汽输送到园区各企业用于生产,为其提供安全、绿色、经济热能,为推动地方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新贡献。

“企业能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园区的集中蒸汽热能供应。”汇成新材料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自从使用蒸汽进行生产后,企业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400万元左右。”

7

生态工业新城日益强大

基础配套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开发区集中实施配套提升攻坚行动,围绕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承载要求,加快完善电力、供热、污水管网、仓储物流等专项规划,全力抓好基础配套,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行业“风口”正盛,产业势头正强。接下来,开发区将继续聚焦主业发展,全力抢抓政策机遇,加速打造产业高地,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姚双容)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