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多彩贵州 非凡十年】“转型之城”展新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喜迎二十大】【多彩贵州 非凡十年】“转型之城”展新颜

2022-09-20 10:32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产业欣欣向荣,教育医疗硕果累累……折射出万山区高质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万山篇章的蓬勃景象,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贵州东大门。

基础牢则事业兴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万山区委、区政府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为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万山区积极统筹谋划,全力推进水网建设,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建设,为助力群众用好水、解决灌溉用水打下坚实基础。

瓮岩坝水库工程位于大坪乡瓮岩村,是2022年万山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项目总投资2.5亿元,设计库容287万立方米,年供水量可达339万立方米,建成之后将惠及大坪乡集镇和周边村,可解决1.54万人、近万头牲畜用水及1.1万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

“目前,工程导流隧洞、取水塔、灌浆平洞等主要关键节点正按照计划有序进行施工。”项目总经理康鹏礼介绍。

近年来,万山区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精心谋划项目清单15个,涉及多个领域,投资金额达37亿元。目前,老山口水库已竣工验收,下溪水库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建设,中洞、梅子溪2座水库完成所有建设内容,正在进行蓄水验收。一批水库建成使用可解决全区18.5万人饮水和3万多亩农田灌溉。

“四好农村路”铺就百姓幸福路

万山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拓展路网建设新格局,创新养护管理新模式,提升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等方式,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使“四好农村路”建设在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位于高楼坪乡青年湖村的黄家寨,因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侗家文化底蕴,被评为“全国民族特色村寨”。但在此之前,由于交通不便,使得资源优势难以显现。然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环境,也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路通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环境也好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未来的乡村生活期望满满。”高楼坪乡青年湖村村民刘泽东说。

农村公路建好更要养护好。万山区交通运输局采取“专业养护队伍+农户”的模式,全面形成了“政府主导、交通主力、部门协作、分级负责、群管群养”和“区道区养,乡村组道乡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格局。

目前,万山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近1600公里,全区96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沥青路或水泥路,乡镇、村、组路硬化率100%,形成了内畅外联、沟通城乡、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农村路网的建成,不仅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更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入秋以来,万山区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各项目倒排工期,抢抓进度,高效推进,全力冲刺,确保早竣工、早投产。

走进位于鱼塘乡团山村的铜仁泰铭生态农业科技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目前工程进度所有的场平已经完成,正在做的是主体建设和圈内的地板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人数达到80人左右。”铜仁泰铭生态农业科技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杨顺柱介绍道。

该项目总占地约7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项目预计在2023年中期全部完工,建成后,年出栏生猪预计20万头。

与此同时,万山区正在抢抓工期推进的重大项目还有万山区固废循环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计划总消纳固体废弃物超300万吨。

“目前项目的进度,正按照计划实施完成,基础设施已完成90%。”万山区固废循环产业园项目工程部部长商恩科说。

今年以来,万山区纳入省级管理重大项目28个、市级管理重大项目11个。当前,各在建工程项目正有序推进。

东西部协作不断深化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启以来,万山区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组团不断深化对接协作,通过强化资金支持,加强区域协作,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开局。

自万山区与东城组团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东莞市投入协作资金8200万元帮扶万山区,共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产业发展、就业、消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等项目45个,受益群众2.4万余人。

“万山区以党建协作为引领,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力度,完善协作机制,优化协作体系,不断深化拓展科技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全面促进经济合作、产业对接、商贸往来。”万山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共建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重点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数据赋能新产业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越来越广泛深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正在成为传统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在万山区旺家社区的微工厂里,有一个工种叫“人工智能培育师”,他们每天的工作是对各种图片中的物品进行标注,来教会AI识别,只有通过上亿张图片的识别和输入,智能判断、自动驾驶等技术才能变为现实。

看准了大数据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8月,阿里巴巴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项目选择落户万山并得到稳定发展,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还通过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发展的限制,为万山大数据产业注入了新的动能。

除了阿里巴巴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以外,目前,全区共涉及大数据企业40余家,其中核心企业31家,纳入调度企业共14家。培育电商经营主体42家、网商142家,500万口径大数据企业共3家。他们的入驻与发展,更是加快了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速度。

“十三五”期间,万山区聚力大数据产业,聚焦大数据政、商、民用价值,将大数据融入到企业生产、农业发展、便民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效解决各行业发展难点痛点问题,先后打造铜仁平安警务云、智慧交通、智慧住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42个应用场景。2018年、2019年,万山营商环境评估位列全省第一、第三,荣获“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十佳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2020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

不断做优“网上办”。万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互联网+”为助推器,推进政务服务从“企业跑办”向“数据流转”迭变,打造企业开办“线上申报、线上预审、线上办理、线上公开、线上监督”的全程线上模式,实现了“不见面审批”的政务服务。

目前,万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已进驻申请六类事项1291项,其中纳入“一窗”办理事项1192项。

贵州沿着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万山的活力逐步释放。下一步,万山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培育引进大数据产业80家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为全省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数字贵州”贡献万山力量。

如今的万山,水更绿、山更青、楼更高、路更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商贸经济火热发展,一幅山、城、景有机融合,产、教、城一体发展的新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金彦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