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洪渡镇:移民新镇“移”来幸福生活
在黔渝边区,常有旅客经过211国道善感乡地段时,忍不住会驻足感叹:“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竟有这样一个风景秀丽、清新优雅的小镇。”遥遥望去,小镇依山傍水,仿汉唐古建筑风貌的楼房错落有致。这便是素有“黔东北门户”和黔渝边缘“桥头堡”之称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洪渡镇。
洪渡镇位于沿河城东北边陲乌江西岸,因修建乌江彭水电站而建设的移民镇。近年来,洪渡镇围绕“四新”狠抓“四化”,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移民新镇。如今,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旅游休闲的仿汉唐古建筑风貌的集镇总会让路过的行人眼前一亮。
“集镇搬迁后,我们兴建了王坨大桥、三和医院、洪渡完全中学、客运码头,完善了街道供电、供水、通讯、排污、道路‘白改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集镇功能不断完善,全面解决了群众住、行、医、学、娱、购等需求。”该镇计生协会会长、移民工作负责人陈超告诉笔者。
为进一步改善集镇公共服务设施,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洪渡镇积极谋划,大力推动江边区域提升改造项目,先后投资188万元修建了滨江大道,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客运码头提级改造、新建了江边文化广场,投资150万元建成了石林沟休闲步道、卫生院至江边通道、三和医院至江边通道。将江边区域打造成集服务群众、休闲健身、文化宣传为一体的休闲场所。
“自从滨江大道修建好后,我就一直坚持跑步,还带动了身边的人一起锻炼。”集镇居民左敏高兴地说,“早上晨跑,下午可以和朋友们去码头游泳、钓鱼,也可以去文化广场打篮球、打羽毛球,或者与大家闲谈散步,日子过得很舒心。”
据了解,江边大道沿着乌江河堤而建,全长1.7公里,由洪渡码头一直延伸到温泉项目,把客运码头和江边文化广场连接在一起,道路两旁还种植有1000余棵桂花。而位于滨江大道旁的江边文化广场内建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配备有太极轮、扭腰器等多种健身设施和儿童娱乐设备,是居民休闲散步、运动锻炼的好去处。
“沿江区域的提升改造,不仅提升了集镇形象,满足了群众娱乐健身和精神文化需求,还为巩固全国卫生城镇成果和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增添了新动力。”洪渡镇党委副书记温雪民说,“今年来,我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为契机,充分用好各类阵地,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集镇品位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幸福生活来源于不息的奋斗。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洪渡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成型见效、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加便利,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提升。下一步,该镇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坚持“边沿变前沿·前沿变中心”的发展定位,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打响“乌江之滨·前沿洪渡”品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