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松桃长兴堡 精彩蝶变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松桃长兴堡 精彩蝶变

2022-10-18 14:59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辉煌十年,十年巨变。

十年来,松桃自治县长兴堡镇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交出了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脱贫答卷。

十年来,长兴堡镇以奋进的姿态砥砺前行,千方百计增强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长兴堡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获评“国家卫生镇”,镇村环境生态又宜居。

奋进“十四五”,启航新征程。长兴堡镇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阔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生态宜居城镇美

秋日,马鞍山山体公园,满目苍翠,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铭刻峥嵘岁月。山下的长兴堡镇,岁月静好,“迓大”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产业兴,则城镇强。行走集镇,沿街超市、商店依次排开,散发蓬勃发展气息。在广东打拼十多年的杨飞,返回老家长兴堡镇,感慨地说:“集镇变化太大……。”

长兴堡镇处于松桃县城北部片区,东靠湖南花垣,北邻重庆秀山,是南进巴蜀、北进潇湘的咽喉要道。该镇国土面积70.2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5个村民组(86个自然寨),总人口达2.9万多人。

十年来,长兴堡镇立足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游,与九龙村苗族“边边场”集镇新建相结合,用集贸带动经济发展,着力建设成集贸型边区商业重镇和松桃北部片区经济重镇,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和“传承文化、融入自然、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新建了九龙新农村集中建房示范点、新村示范园、吴家湾新农村、旧城改造、民俗风情街,形成“四横五纵”格局,宜居、宜商、宜游城镇见雏形。

该镇规划开发面积967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总投资6.8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亿元。项目实施完成后,集镇人口将由原来的0.8万人增至1.5万人,城镇化率达50%。

打造了蔬菜供应市场、畜牧交易市场、水果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完善集镇水网与污水处理设施,持续发起“美丽长兴”“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长兴”等行动,获得“国家卫生镇”称号。

长兴堡镇将坚定不移构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体系。依托新型示范小城镇建设,持续深化县域次中心建设,巩固提升该镇老区核心地位,用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城镇发展,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 绿色发展产业兴

清晨,长兴堡镇麻塘村,圣迪乐村养鸡场控制室,饲养员龙丽琼打开控制按钮,鸡舍里的光照、自动喂食、自动供水随之开启。她说:“原来咋都想不到,我一个人也能看管6万只鸡。”

乡村要脱贫,要有产业撑。过去十年,长兴堡镇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村社合一”改革和“公司+农户+基地”组织方式,巩固了以畜禽、油茶为主导的“2+N”产业体系。

当下,该镇12500亩油茶、3000亩茶叶、19个生猪代养场、3个20万羽圣迪乐青年鸡场等产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城旅融合、景城融合、产旅融合、文旅融合带来新期许。

推动农业现代化,长兴堡镇谋划了新的发展蓝图,构建山地高效农业体系。以畜禽、油茶主导产业发展为抓手,全力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镇。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计划,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

制定了发展蓝图,接下来便是“干”字当头。今年以来,长兴堡镇打造了强村富民公司,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公司发展、紧扣民生民需、强化机制保障等举措,整合人才队伍、盘活镇村闲置资源、壮大了产业,探索了强村富民新路径。

强村富民还要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全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到2025年,辖区内河流和水库水质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奋进“十四五”,启航新征程。长兴堡镇还将坚定不移构建民生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不断增强群众民生福祉,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和谐乡镇、幸福长兴”的美丽图景正徐徐铺开。

■ 乡村振兴活力足

“春有百花,秋有菊,夏有荷花,冬有梅”……走进长兴堡镇灯阳村,鱼戏千亩荷塘荡碧波,游客步道自由伸展,水岸亭台错落雅致,精致楼房绿树环绕,干净整洁的村道旁,桂花与菊花迎风摇曳。

灯阳村是苗族村寨,以前有名的贫困村。时至2014年,全村205户912人,有建档立卡户77户323人。

十年来,各项惠民政策落地乡村,灯阳村美丽蝶变。去年以来,在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的帮扶下,村子打造了综合服务中心,发展荷塘养鱼、生姜种植等产业。

以灯阳村为代表的长兴堡镇各个乡村,正阔步走向振兴的未来。

长兴堡镇干群攻克贫困堡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减少贫困人口1745户753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

长兴堡镇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了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通过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长兴堡镇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长兴堡镇建设了25个村级文化广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磅礴乡村振兴力量。注重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十四五”开局之年,长兴堡镇党委、镇政府坚定不移构建协调发展体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实现重大突破,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十四五”期间,通过乡村振兴推动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5G网络、环保、电网、物流、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通过乡村振兴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基层党建水平、乡村治理能力等跃上新台阶;完善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等;强化食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建设创新政府、法治政府、务实政府、廉洁政府。

责任编辑:金彦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