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谋振兴 新征程上谱新篇—党的二十大代表谈“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接续奋斗谋振兴 新征程上谱新篇—党的二十大代表谈“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2022-10-20 14:35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10月18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贵州省代表团第二场“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举行。代表们在北京驻地,接受中央驻黔媒体、贵州省内主要媒体视频连线采访。

此次“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以“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为主题,黔东南州委书记罗强,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三都自治县九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韦子涵,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等四位党的二十大代表,结合所在行业领域和自身工作情况,谈感受、话发展。

罗强代表: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让我深受触动,也非常感动。”党的二十大代表、黔东南州委书记罗强说,“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方向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干劲也更充足了。”

“过去黔东南州是贵州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罗强说,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特别关心关怀下,从2013年开始,黔东南州获得了中央专项扶贫资金136亿元,中央安排14家中直单位和杭州市对口帮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又安排佛山市帮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罗强说,黔东南州干部群众都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爱下,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才能彻底摆脱长期贫困的宿命,与全国全省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这让我们进一步树牢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罗强表示,会后一定会加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政策,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罗强说,黔东南州将按照要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将始终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持之以恒抓出成效。”罗强说,要抓好产业促增收,着力推动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的产业提质增效,让群众获得更多更好的收益;要抓好就业稳增收,强化与农民外出务工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协作,发挥好劳务联络站的作用,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在外安居乐业,并积极推动本地产业蓬勃发展,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更好地就业。

“我们也要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安定有序的乡村,不断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罗强说,黔东南州将以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治理,让广大农村越来越有颜值。同时,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倡导文明乡风,提升群众精气神,让广大农村越来越有气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罗强说,黔东南州将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着力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大显身手、大放异彩,努力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余留芬代表:努力把岩博村建成共同富裕的标杆

“现场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既激动又振奋。”党的二十大代表、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说,“报告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让我们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越看越温暖、越学越有劲。”

余留芬说,自己经常和村民聚在一起聊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大家都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村里的企业越办越好,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相信未来腰包一定会更鼓,生活一定会更幸福。

余留芬清晰记得,在党的十九大期间,她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岩博村组织群众入股创立岩博酒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切地询问了我们酒的价格、名字,嘱咐我们要按照市场来定位好价格,把产业发展好,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回想起来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依然倍感亲切、备受鼓舞。”余留芬说,“当年岩博酒业销售额就翻了几番,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给老百姓分了红。大家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联名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报喜,农历大年三十,习近平总书记给乡亲们回信发来新春祝福。大家都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余留芬说,近几年来,岩博村始终牢记谆谆教诲,把岩博酒业的成长与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实施市场规划布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企业团队建设等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了脚跟。目前,岩博酒业公司已经成长为年产基酒5000吨、2021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拥有多个自主研发品牌的规模企业,带动1015户村民成为股东,年户均分红4000余元,职工从不足100人发展到现在1000余人。

2021年,岩博村村集体经济达到128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是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

余留芬说,未来将继续以发展壮大岩博酒业为主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将山林水体、民族特色、产业特点、党建文化等元素植入到村寨建设中,全面推进红旅、文旅、农旅、酒旅等多旅融合发展,走富有岩博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努力把岩博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和共同富裕的标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带领村民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脚踏实地加油干,生活会越来越幸福。”余留芬说,回去后将第一时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好,一心一意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韦子涵代表:思想有了新转变 致富有了新路子

“这些年大家已深深感受到,水乡大地的好发展、好变化,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爱,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党的二十大代表,三都自治县九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韦子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生活有了很大改观,思想有了新转变,致富有了新路子,路通了、房好了、就近能就学、就医又便捷,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三都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圆梦战脱贫,如何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韦子涵说:“农业农村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也关系着共同富裕的成效,迫切需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优先推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97.4%,从某种程度上说,三都代表了水族这个少数民族的主流发展。”韦子涵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水族更不例外。

近年来,三都发展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大踏步前进,1条高铁、4条高速公路通达全县,实现了镇镇通高速,村村组组有硬化路;写好“山水林”文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47%,是贵州10个林业重点县之一;被赋予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非遗”“民族文化”的相关产业前景可观。

参会期间,韦子涵每天都会仔细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看见报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韦子涵十分激动:“报告为三都奋力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步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大踏步前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对于未来发展,韦子涵满怀信心。韦子涵表示,回到三都后,自己将充分发挥党代表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认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把三都建设得更好。

许蕾代表:一针一线绣出化屋“富美山居图”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化屋村时提到的苗绣产业,现在发展得如何?”党的二十大代表,黔西市新仁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用一幅村民们亲手绣制的苗绣,给出了答案。

从左至右,跟随许蕾介绍,化屋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生动映入眼帘,“这是新修的旅游公路,这是改建的苗族民居,这是今年新组建的歌舞队,这是苗绣车间和黄粑厂,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这是我们合作社开办的长桌宴……”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是化屋村永恒不变的主题。”许蕾说,村民把这幅苗绣称为“化屋新貌”,而她看来,这就是化屋版的“富美山居图”,今年,化屋村开办了1600平方米的苗绣车间新厂,开发出许多文创产品。许蕾身上穿的西服,就绣着村民设计的苗绣纹案。

过去,化屋村是一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的地方;如今,人人都在传唱“道路修到化屋基,移民集中建新居,全靠党的政策好,苗家儿女笑眯眯”。许蕾表示,现在的化屋村,人人心怀感恩,处处充满幸福,老百姓致富门路多了、腰包都鼓了。

2021年,化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04元。经初步测算,今年化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25000元,较2012年增长了10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化屋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基层战斗堡垒。构建了“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基层治理“铁三角”,大力推行“十要十不准”村规民约,与合作社分红挂钩,让当地有效摒除陈规陋习,自觉形成文明乡风。

给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过讲解员的化屋小学退休教师杨梅一家永远铭记着党的恩情。杨梅的丈夫也是讲解员,二儿子今年向化屋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去年以来,全村共有20名青年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化屋村的发展变化,是毕节乡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许蕾表示,自己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回家乡,传递给每一位父老乡亲,和全村党员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努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金彦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