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我在家乡当导游
秋日的清晨,伴随着徐徐微风,温暖的阳光洒向朱砂古镇景区,彭慧早早地来到工作岗位,她带领游客们参观着各个景点,向游客介绍着汞矿变迁的历史。
今年是彭慧在景区工作的第6年,而她与这片土地的故事要从20世纪70年代,爷爷来这里当矿工说起。万山区曾被称为“丹砂王国”,作为“矿三代”的彭慧,经历了这片土地因朱砂而兴、又因朱砂而衰的全过程。
“在我的记忆中,我4岁左右的时候,矿区还是特别繁华的,人特别多,电影院、外面打篮球的、跳舞的娱乐活动特别多,矿区工作待遇也特别好,邻里之间关系也特别和睦。”彭慧回忆道。
因为资源枯竭,2001年矿区政策性地关闭,受此影响,彭慧也因此选择外出打工。
资源虽然枯竭,但文化的“根”还在。
2009年,万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地区。万山区抓住机遇,向外积极招引企业,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原则对朱砂古镇进行全面升级,打造成全国首个山地工业文明主题旅游小镇。关停已久的“老矿山”又焕发了“新活力”,实现了绿色转型。在外务工的彭慧也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导游,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介绍朱砂开采的历史。
彭慧告诉记者,“这十年间,自己有了两个可爱的小孩,现在就在附近上学,父母身体很健康,自己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家乡变美了,前来游玩的游客也多了,自己的任务就是把我们家乡的美景、美食和故事讲给大家听,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如今,很多和彭慧一样的“矿二代矿三代”回到了家乡发展,回到了这片热忱的土地。曾经的废弃矿区,如今的矿山怀旧小镇,又回到了从前一般热闹......(麻洲 王坤)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