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姚本铁:我在家乡种出幸福生活
10月上旬,记者驱车从城区前往万山区下溪乡兴隆村,又宽又直的产业路从乡镇主干道直达蔬菜大棚区域,远远的就可以透过密林看到一片蔬菜大棚就在山脚处,村里的种植大户姚本铁正在其间忙碌。
走进大棚里,当下正是黄瓜成熟、热销的旺季,务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将新鲜采摘的黄瓜打包装箱、统一称量、装车,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这些蔬菜主要销往湖南怀化、贵阳等地,预计收入可达20余万元。
姚本铁是下溪乡兴隆村的村民,下溪乡地处武陵山腹地,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陡、少、碎、瘦”曾是当地耕地的典型特征。姚本铁回忆,那时候一年忙到头,也只能依靠“老把式”种植来维持家庭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最后迫于生计,只好外出打工。
10年变迁,这一切已成过去。现在,姚本铁又回到了家乡当起了农民,不仅能向地要“粮”,更是靠山吃山,点“绿”成“金”,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让自己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万山区将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脱贫的重点产业来抓,广泛发动群众加入种植行列,助力脱贫攻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姚本铁流转了兴隆村周边30户群众的60亩土地,建成9个标准化蔬菜大棚,成立了“堃丰农业”。
但规模化种植的难度还是超出了姚本铁的想象。大规模地种植同一种蔬菜,需要考虑土壤、温度、雨水等多方面的因素,靠着自己之前的“土把式”,根本不够用。幸好乡里安排了有不少农技专家做培训,讲技术。姚本铁积极向他们取经,将探讨来的经验与方法记录下来,在自己试种的菜园中进行实践、改良,总算摸索出了专业而高效地种植方法。这6年间,他在大棚通宵观测过环境,也在凌晨跟工人们一起跑过各家超市送菜,每天再忙也要去菜地里转一转,看看土壤温度、湿度,观察蔬菜病虫害情况,记录菜苗生长状态……
有心人,天不负。依靠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姚本铁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动了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增收,基地现在有20余位员工,他们都是同村的村民。
回顾这10年,从靠种地吃不饱饭,到外出颠沛务工,最终回到故乡,终于靠着自己的拼搏肯干,搭上脱贫攻坚的东风找到了这份持之以恒的事业,还能带着老乡们一起赚点钱,姚本铁说,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的。(夏明凡)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