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谯家镇绿色崛起中的红色重镇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沿河谯家镇绿色崛起中的红色重镇

2022-11-04 11:33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谯家,一个响亮的名字,是贵州黔东北乌江边的一个“红色重镇”。

1934年7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转战沿河,在谯家镇白石溪村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云贵高原建立了第—个红色政权,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谯家人民为支持红军及根据地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迎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浩荡春风,谯家镇以打造沿河南大门“休闲避暑之乡、红色旅游胜地”为目标,着眼提升乡村颜值和农民幸福指数,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把握新时代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和生态经济发展等战略契机,围绕红色革命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推动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让“红色基因”“绿色屏障”变成一串串可持续的“致富密码”。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红色文化名片

“青钱泽,土地湾,红旗猎猎歌漫山;杜鹃花开烈士血,革命精神铸旗杆……”八十八年前,红三军在沿河播下“红色”种子,照亮人民群众前进的方向,这首土家山歌唱的是当年红三军在沿河时的情景。

如今,八十八年过去了,在谯家镇长征村和白石溪村仍保留红色遗迹14处。2021年,沿河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与“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整合建设,加快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长征村、白石溪村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做优做强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

“我们以革命遗址管控保护为重点,坚持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引领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注重把红色元素、党员教育、集体经济、农村治理和风貌改造融入项目建设,以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引领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谯家镇党委书记陈俊介绍。

目前,已建成党员培训中心、黔东红色文化传承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党员党性教育教学点、党建联建教学点等,修缮了独立团部、红军医院,建设红军步道、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驿站,进行红军街改造、道路亮化,推出“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文旅活动,带动周边村“农旅产业”迅速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项目建设和推进中,该县成立土地湾红色黔东党委,将长征村、白石溪村、村级集体经济公司、红色文化人才示范区4个党支部纳入党委统一管理,形成“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人才共用、发展共享、乡村共治”模式,着力把红色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我们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大户、典型示范户,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农户自筹的发展方式,盘活集体资产、群众闲置房屋,打造民宿、超市、餐馆等,推出红色餐饮、红色休闲、民宿体验等旅游项目,配套打造吃住游乐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多层级发力,多渠道增收。”长征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兰位说。

从2019年开始,53岁的长征村村民李文刚在纪念馆旁经营一家餐馆。“没有扩建前,这里的游客不多,现在经过打造,仅7月1日当天就接待了12桌客人,半年收益3万多元。”李文刚说,餐馆需要的工人和所用蔬菜都在本村内解决,为村民带来了不少商机。

“目前,我们这里有1家村集体开的超市,2家民宿,1个培训中心,通过旧房立面改造后,村民自行开设的民宿有2家,村民们纷纷开始盘算做生意。今年以来,村里各项经营性收益已达150万元左右。”何兰位说。

为进一步丰富旅游项目、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特邀省农科院专家、县内农业专家到村里实地调研考察,因村因地发展油菜、竹笋、水稻等特色优势产业,轮作打造观光油菜田、水稻产业园,带动革命老区群众增收。

从昔日偏僻的村落,到现在焕发勃勃生机的红色旅游景点,焕然一新的革命老区土地湾,凝结着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

如今,革命老区正在借助资源优势,绘就新的发展蓝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新名片,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有效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激活自然资源 丰富生态旅游业态

山水林田皆是资本,绿色宝藏亦是“钱库”。近年来,谯家镇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唤醒“沉睡”的自然资源,走绿色观光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生态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转化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从沿河县城出发,途经40分钟的盘山公路,就到达了谯家镇著名网红打卡景点——黑岩门。

黑岩门网红打卡点,位于海拔1100多米的山顶,地势宽阔,有伏曦神石等古老传说故事,夏季气温28度左右,是谯家镇生态畜牧草场所在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今年夏季成了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

“沿河有4个高海拔乡镇,谯家是其中一个,最高海拔1300多米,气候凉爽,黑岩门一直以来都是周边群众避暑的地方,曾经因为山路崎岖,信息闭塞,无人知晓。”谯家镇大木村支书、主任罗来海说,大木村是离黑岩门最近的一个村寨,从沿河出发到黑岩门,大木村是必经之地。

今年5月,随着“短视频产业”的兴起,黑岩门成了众多网友的打卡景点,从而带动周边美食、露营产品等销售。

“谯家镇共有25个村(社区),黑岩门火起来后,到景点摆摊的有周边15个村的村民,最多时有近50个摊位,生意好的烧烤摊一天毛利润就有万多元”。罗来海说,在短视频的传播影响下,今年到黑岩门避暑游玩人次达10万以上,四个月经营性收益上百万元。

黑岩门夏日游玩最佳时间是5月到8月,由于海拔高,11月份就进入寒冬,特别是下雪天,也有不少外地人到上面赏雪观光。

今年夏天,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优势,黑岩门成了沿河周边乡镇、印江、德江、思南,重庆市酉阳、秀山等县游客避暑的主选旅游景点。

据悉,除了黑岩门避暑地,在大木村还有一座连接中界镇和晓景乡的渡口,也是当年红三军往返晓景乡长岗岭和谯家镇桐油台的渡口,渡口连接着晓景乡暗塘村和中界镇高峰村,到两乡镇集镇仅几公里,到土地湾也只有10来公里。

晓景和重庆南腰界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沿河不断把红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文物保护传承,加快交通基础建设,目前连通三地的公路已打通,为连片打造“谯家—晓景—南腰界红色旅游线”提供了交通支撑。

农旅融合发展 打造强镇富民福地

多年来,谯家镇在“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的产业转型中,走在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的前列。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谯家镇多样的风光风景,以万亩茶山、万亩草场、万亩林场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让游客能在一镇之地领略到不同特色的观光体验。

如今,走进谯家,入目皆绿,移步皆景,让人流连忘返。海拔高,雾日多,气候爽,夏赏绿冬观雪逐渐成谯家生态休闲旅游的主题。

谯家林场是国有林场,面积达3万多亩,站在该镇最高处高帽顶俯瞰茶场、林场,一片绿色景观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松树苍翠葱绿。

“我们抢抓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契机,着力提升谯家森林公园整体水平,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建、林区主管’工作机制,已成功申报谯家林场为省级森林公园,在林区核心地带修建了3公里的观光公路,方便旅客进山观光。”谯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田小冲介绍。

谯家镇属高海拔山区,自然环境优越,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晴天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非常适合茶叶生长,该镇一直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目前有生态茶园13500余亩,其中绿茶11800多亩、白茶1500多亩、黄金茶100多亩,年产茶叶近400吨,产值达1300余万元。

如今,生态茶叶、生态烤烟、生态辣椒和生态畜牧业……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绿色产业在谯家遍地开花,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接下来,我们将创新推动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严格按照高质量、高标准、规范化要求打造美化、净化的文旅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整合现有的花灯、狮子灯、金钱杆等乡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产业绿色发展和村民稳步增收。”陈俊表示。

如今的谯家,红色底蕴和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红色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农家民宿、特色餐饮、商品展示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农业特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昔日贫困村变成旅游打卡地,一条条生态农业带变成休闲旅游观光带,乡村振兴步伐铿锵有力,老区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日谯家,绿染山川,红润大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