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五化”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近年来,思南县以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重心,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健全水库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小型水库管理水平。2022年底,共80座小型水库纳入改革范围;2021年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一是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行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五个一”标准(即:每座水库建设一座管理房、设立一个大坝安全管理责任人公示牌、安装一套自动化监控设备、制作一套日常检查记录台账、配备一个水库巡坝人员),水库所在乡镇(街道)负责日常安全运行管理,实现水库管理规范化。2022年底,共建设水库管理房80座,安装监控设备80套,设立安全管理责任人及其它标示牌420块,完善管理制度21个、操作规程8个、管理记录16个。
二是队伍专业化。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小(一)型水库配备3名管理人员,小(二)型水库配备2名管理人员,明确配备1名专技人员担任小(二)型水库技术负责人。采取技术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方式,县级水务主管部门定期分批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对新招聘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签订聘用劳动合同,颁发上岗证上岗工作。2022年底,全县80座水库配备水库管理高级工程师37人、工程师66人、助理工程师81人、技术人员22人。
三是设施自动化。全面实行水库信息化管理,利用贵州省水库巡查系统APP,实时掌握水库运行和管理人员的巡查动态,提高运行管理和巡视检查效率。优化水库管理水雨情监测、信息上报和反馈工作流程,安装动态监控预警系统80套,辖区水库全部实现大坝枢纽水库水雨情监测、信息传输、网上查询和灾害防御24小时全覆盖。
四是环境公园化。整合各级各部门政策资源,持续加大对水库的日常管护和绿化工作,投入资金175万元完成9座水库除险加固及标准化创建,投入资金40万元完成水库坝坡面除草4万余平方米,不断提升水库硬件基础和配套软件设施建设,形成以水库为中心的封闭式花园环境。2022年底,水库绿化率达90%以上。
五是运营市场化。探索出“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经营主体+水库”交易模式,由县级负责统筹规划,社会经营主体对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权进行市场交易,与思南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供水合同,实现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灌溉用水权交易形式全覆盖,有效盘活水库资源。2022年底,思南县全面完成1座水库水权交易试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