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面对面]郑培坤代表:当好群众贴心人和代言人
3月5日,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培坤激动不已。“报告鼓舞人心、提振士气,是基层工作的定盘心、指南针,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629元增长至2022年的1.8万元,450户1756人累计分红1176万元,全村农业产业产值突破7000万元……说起塔山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郑培坤喜笑颜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拥有百万年薪的硕士毕业生,到大山里的一名普通“猪倌儿”,从致富带头人到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不仅有思路、有想法,更有魄力。
为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2012年,郑培坤回到家乡发展生猪养殖。由于懂技术、会经营,生猪养殖规模越做越大,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加入。依托成熟的养殖技术,他又把发展目光聚焦到养牛产业上。
“目前,塔山已经形成‘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种养循环模式,我想把整个塔山村产业进行集团化运营,延长产业链,如果对生猪、牛以及其他农产品进行就地屠宰分割,不仅能稳住产业,还能增加其附加值,实现村集体和老百姓双增收。”郑培坤说。
郑培坤表示,首先要有具体规划,其次要有路径来抓落实,最后要有资源要素保障。
为提升劳动力价值,郑培坤结合村情实际,打造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培养新时代的“新农人”。
“产业没思路、生产缺技术、务工没技能等困扰村民的难点、痛点都可以在培训中心得到解决。”郑培坤说,村里不仅会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传授技术,还会联系致富能人现身说法,既帮乡亲们鼓劲儿,又为发展产业赋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郑培坤深感责任重大。此次赴京,他的建议主要围绕农村居民医保、农村污水处理和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三个领域展开。
“来之前,我到很多农户的家中,认真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愿所盼,我想通过这次大会,把基层百姓们最真实、最渴盼的声音带进会场,当好群众贴心人、代言人。”郑培坤说。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