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强产业振兴为抓手 助推乡村快速发展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松桃县

松桃:强产业振兴为抓手 助推乡村快速发展

2023-03-27 11:48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产业振兴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松桃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构建起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着力优化产业布局

松桃瞄准“产业强、功能强、形态强、机制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产业强村”目标,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建工作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子。大路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共抓、产业共育、市场共闯、效益共享、群众共富”的发展模式,通过“四力驱动”积极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引擎,实现“输血”转为“造血”。2022年全镇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良好态势。

强化资源盘活,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同时,指导各村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做大做强市、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带动各村产业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将“死资源”变为“活资产”,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去年以来,大路镇以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镇为契机,按照“保姆式”服务开展土地整治,将辖区内闲置土地、撂荒土地整治为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实施土地整治300余亩,整治产业基地500亩,发展粮油示范片500亩,生态茶园8000亩,成立养殖基地7个,带动全镇农户1734户,促进就业6000余人次。

坚持市场导向,持续拓宽增收渠道

瓦溪乡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坚持科技兴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引进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保障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和延伸价值链。烤烟是瓦溪乡的主导产业,该乡2022年发展烤烟产业4000亩,产值近1300万元,群众劳务收入700万元以上,瓦溪乡收获返税180万元,各项指标位居全县第一。该乡按照100元/亩的标准,按种植面积和任务完成率,拿出41万元给9个村分红,激活村集体“造血功能”,持续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按照“科学布局、盘活资源、激发内力”的新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特色两园区三基地”产业布局,发展了烤烟、蜂糖李、猕猴桃、蜂蜜等产业。利用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大户投入20万元,采取“党建+公司+村集体+大户+农户”产业模式,在下午郎村发展蜂糖李1085亩。该产业由政府主导、强村富民公司负责果树技术服务和销售等,村集体负责树果管护和组织劳务,大户利用资金入股,群众利用土地入股和参与劳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沙坝河乡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品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推动当地主导产业农产品品牌创建及推广,持续巩固“葡萄之乡”主打品牌,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葡萄基地+农户+酒庄+公司”的体化运营模式,目前已经加工一-批以葡萄、黄桃、蜜李等为主的各类果酒40余吨酒香袭人,打造“一村一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化。“沙坝河乡主要围绕‘小而特’ ‘小而精’做文章,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依托成功的葡萄种植专业团队和成熟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通过新建葡萄酒庄生产葡萄酒、葡萄干、黄桃酒等系列果干、果酒、果品,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盘活闲置房,打造集民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将沙坝河乡定位为生态沙坝,葡萄之乡,打造成为铜仁的后花园,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动产业融合。

普觉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建设,开设以茶园、山水民宿为代表的一批农耕研学基地。以水上乐园、有机果蔬、樱花及湿地花卉种植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为依托,打造集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水上游乐、研学运动及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综合体,形成集“观赏、采摘、休闲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活化特色文化资源,支持建设大型传统食品生产、加工、配送中心,保护发展被评为“松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米豆腐手工技艺。助力传统食品行业发展,提升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产品供给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积极举办农村传统节会活动,加强政策宣讲、技术推广、农业品牌推介、农产品促销、文艺建设等。集中推介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当地农产品品牌。

松桃全县各乡镇(街道)成立强村富民公司,盘活资源,发展产业,有效发挥当地服务优势,拓宽乡镇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杨智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