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联建这三年:“党建红”结出“致富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乌江流域联建这三年:“党建红”结出“致富果”

2023-03-28 20:12 来源:铜仁交通
投稿:trwz001@126.com  

自加入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以来,在联建党支部的帮扶下,思南县邵家桥镇大面山村围绕“党建+产业+效益”全面发力,以创建“红动乌江·三色走廊”党建品牌为主抓手,开创出“集体经济有发展,土地集约产高效,村民分红获收益”的良好局面,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华丽转变,在乌江沿岸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1

组织共建 探索党建引领“新路子”

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面山村积极与贵州省乌江航道管理局机关党支部、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党支部、思南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各联建党支部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为契机,主动加强对大面山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深入推动党的理论知识宣讲进农村,促进基层党支部在党建和发展上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依托周边产业资源、教育资源,就近搭台,找准衔接点开展联合参观、同上党课、共听讲座等多元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交流互动、情景互动等方式,激发党员活力,增强鲜活性和多元性,拓宽支部、党员、群众联建共建的新路径,全面推动“红动乌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2

队伍共育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贵州省乌江航道(通航)管理局机关党支部、铜仁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思南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在党建活动阵地建设、项目建设、产业规划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助推村集体发展。以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为抓手,各联建党支部精心培育大面山村第十一届村“两委”干部、党员、产业指导员、网格员四支队伍,通过深入推进“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推行设岗定责、积分管理制度,引导全村党员在各自领域“亮”身份,“晒”承诺,做到了服务群众“动”起来、先锋形象“树”起来、产业发展“强”起来。

3

资源共享 鼓起集体组织“钱袋子”

大面山村党支部瞄准“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产业增收”发力,特别是大面山村党支部抓住有利时机,模范践行思南县提出的“红动乌江·三色走廊”发展模式,在保护好绿色生态的同时,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初步实现了生态产业增收。村“两委”班子树立“发展布局一盘棋”理念,建立“基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成立思南瑞泰坪农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草莓种植、水产养殖、金丝楠木育苗和乡村旅游等多元发展,现发展有草莓12亩,淡水养殖68亩,共计投入鱼苗13.8万尾,金丝楠木育苗90万株,年集体经济利润可达30万元。

4

实事共办 党建资源结成“一家亲”

以创建“千里乌江党旗红·碧水蓝天炼丹心”党建联建品牌为契机,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乌江航道管理局、贵州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市县各级联建单位的帮助下,通过化解债务危机、注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租赁商铺销售农产品、解决办公经费等方式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使大面山村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未来发展更有底气。联建支部在大面山村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对党的关怀有了深刻认识,拉近了党群距离,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真正把党建资源结成了“一家亲”。

5

村庄共管 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

大面山村积极推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红磁场”。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思路,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治理体系。在联建党支部帮助下,逐步健全完善村级“一约四会”群众组织运行章程和制度,持续开展农村滥办酒席、低俗婚闹、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突出问题治理,推动文明乡风养成。

6

治理共抓 守护人民群众“好日子”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强民生、优服务”作为村级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以村综治中心为平台,充分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全面发动党员、治安积极分子、退伍军人等组成群防群治队伍,统筹抓好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切实打好农村法治建设、经济社会治理的“组合拳”,有效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另外,还把基层党建工作和乌江流域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化“党建+河长制”,在沿江两岸实行村民小组网格化管理,组织党员群众定期开展巡河,积极参与构建沿江湖水资源保护带和生态隔离带。(文波)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