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创优工作机制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沿河创优工作机制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2023-04-24 10:09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紧紧抓住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全省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发展机遇,探索“三个三”工作机制,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优化“三大体系”,推动工作运转大提速

优化指挥体系。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要求,对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指挥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在县级层面设乡村振兴指挥中心、乡镇(街道)设乡村振兴指挥部、村(社区)设乡村振兴指挥所。目前,明确30名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街道),选派1203名干部驻村帮扶,实现对446个村(社区)全覆盖。

优化政策体系。制定出台“1+10”工作方案,着力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上向脱贫群众适度倾斜,在低保资金、特困供养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上提标扩面,在产业扶贫、就业扶持等发展类政策上不断优化,确保各类扶贫政策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连续性、可操作性。

优化监测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采取“户建档、组建表、村建册、镇建库”的方式,建立“防返贫监测数据库”,精准掌握脱贫不稳定等重点人群基本情况和核心指标情况。2022年以来,累计识别“三类监测对象”3471户14053人,消除风险2601户10717人。

开展“三大行动”,促进干部能力大提升

开展业务培训“大练兵”。立足“村情概况”“网格划分”“包保对象”等实际,制定12项练兵内容,对村级指挥部成员开展“业务测试+面对面”访谈,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对不合格的干部实施“召回”管理或职务调整,倒逼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目前,已完成业务能力培训“大练兵”2900余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讲座120余场次,实用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00余名。

开展巩固成效“大比武”。围绕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作用发挥、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通过实地评比、上台演说、观摩学习等方式,组织全县446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和乡级交叉检查,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能力。目前,已完成1轮交叉检查,对排名靠前的3个乡镇(街道)予以表扬奖励,对排名靠后的3个乡镇予以通报批评。

开展干部队伍“大关怀”。加强乡村振兴一线干部队伍的政治激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统筹1500余万元落实驻村干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生活补贴、交通补贴等待遇保障,对1203名驻村干部全覆盖开展健康体检和全员轮训,全县首批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考察一线干部1150余名,有效激励一线干部干事创业。同时,组建11个工作组对2900余名驻村干部、村干部全覆盖开展大走访,帮助解决问题193个,发放慰问资金3万元。

拓宽“三条渠道”,实现脱贫成效大提质

拓宽产业发展渠道。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产业定位,精准谋划产业项目,强化财政资金投入,着力打造以“肉牛养殖”为主,白山羊、空心李为辅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分红+务工收益”方式,让脱贫家庭劳动力就近务工,确保脱贫群众有持续稳定的收入。2022年以来,共实施产业项目321个,农业总产值达70.75亿元,带动脱贫户16848户74801人增收。

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制定《沿河县“三类人群”稳岗就业奖补实施方案》,紧盯对外输出和省内就业两大渠道,通过公共就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协作站、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方式,帮助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实际,有针对性开展种养业、电工、家政等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群众的劳动技能。2022年来,开展各种劳动技能培训4643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24万余人。

拓宽民生保障渠道。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和预警信息响应机制,强化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持续落实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三重医疗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资助等政策,不断织牢民生保障网。2022年以来,兑现各类救助资金2.27亿元,惠及5.7万余人次;兑现教育资助资金8393.35万元,覆盖学生11万人次;全县30种大病专项救治实现“应治尽治”,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王旭)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