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四强化”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玉屏县始终把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目标要求,共建成康华花园、双桥工业园区等9个安置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68户,解决了6204人的安全住房问题。狠抓“四个强化”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各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路、讯全部完成并正常运行;复垦复绿补助资金兑现到位。教育保障到位,9个安置点全部配套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按县教育资源配置全部实现共享,没有出现因搬迁而失学辍学现象。社会保障服务衔接机制到位,实现城镇低保转接,应保尽保,享受养老、残疾补贴补助不变;医疗保障到位,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全县9个安置点共享医疗卫生机构6所,结合各安置点地理位置及安置人数,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共配备医务人员113人,有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医疗服务。
二是强化就业保障。为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信息,对全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开展全方位、无死角进行了逐户摸排,在充分了解劳动力状况、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劳动力就业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推动搬迁群众后续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摸排,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前,全县搬迁对象劳动力1362户3008人,就业劳动力1362户2872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以上就业,就业率95.48%。
三是强化社区治理。将9个安置点划分成5个管理单元,以所在乡镇、街道作为管理主体进行管理,并设便民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安置点为单元,全部统一建立“9个台账1个群”工作模式(即:建立劳动力、培训、就业、学生就学、党员、留守儿童、独居老人、低保和文明实践志愿活动9个台账和“安置点服务群”),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综治中心5个,建立首问责任、情况报告、督查考核等12个工作制度,赋予综治中心指挥调度、人事建议权等6项权力,中心接访、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配备联户长149个,组建网格党小组11个,将党的核心引领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形成了“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网格治理铁三角。
四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保联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制度,明确5名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具体联系5个安置地,重点做好研判谋划、分析问题、督促落实,及时掌握安置点社会稳定情况做好后续扶持。围绕项目推进、就业创业、就学就医等问题开展蹲点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小区绿化亮化、附属设施配套等重大疑难问题。目前,联系包保领导深入安置点开展调研指导23次,办理实事17件。持续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从县、乡机关选派5名第一书记、10名驻村干部充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力量。(陆根富 赵丰田)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