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合水镇:党建引领开“粮”方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印江县

【基层党建】 合水镇:党建引领开“粮”方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3-05-10 10:1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一年春作首,奋进正当时。入春以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以党建为引领,全力以赴抢抓农时,聚焦关键环节,锚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管”战略目标,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打好粮食安全春耕生产“第一仗”,为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奏响现代水稻“新农歌”夯实坚实基础。

党委领航“藏粮于地”,把牢粮食安全“定星盘”。春风入山乡,农人走新路。时下,正值春耕播种时节,合水镇兴旺村数百万枚菌棒齐整地排列在坝区,菌棒上挂满了色泽黑亮的木耳,层层叠绕,长势喜人。村民们分散在基地里,忙着采收新鲜的木耳;在机耕道奔驰的三轮车上,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奔赴晾晒大棚;完备的喷淋设施每日定点灌溉,维持木耳生长适宜温度,保证木耳产量。“近年来,在镇党委的统筹调度下,我们村得以完成高标准农田及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小而散的‘补丁田’‘皮带田’,集中连片规划设计,让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实惠。”兴旺村支部书记杨珍军说道。

近年来,合水镇党委充分发挥领航作用,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更多的“望天田”“巴掌田”修建成“丰产田”。除兴旺坝区500亩高标准农田外,已陆续在白元、官庄、新槽、小杉木4个村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余亩,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部引领“藏粮于技”,奏响粮食安全“进行曲”。合水镇抢抓现代农机助力农业发展的“牛鼻子”,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大户”的发展模式,积极谋划部署,靠前发力,联合印江江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作业带动水稻增产增收增效。“我们合作社2022年6月成立,12月成功创建市级农机合作示范社。在大昔村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推荐下,我们合作社落户该村,现有耕整、机播(插)、机收、谷物烘干、田园管理、防灾排灌等各类型农机具50台(套)。半年来,进行了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积极开展机耕、机播、机收等社会化服务作业6700余亩,免费为农户加工稻米15万斤。”印江江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卢华洋介绍道。

据悉,在大昔村党支部的带领动员下,兴旺坝区流转了500亩田地集中进行水稻种植,现在全部采用机械化耕种。通过机械化集中播种育秧、翻犁、插秧、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使得人工每亩投入成本1218元降低到机械每亩投入成本580元,节约638元,降幅超过50%;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省工、省时、省成本,使农民群众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促进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收入。

多措并举“藏粮于管”,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春耕始,万物生。放眼合水,广袤田野春意盎然,农业生产正有序铺开,处处涌动着探索乡村振兴的蓬勃热情。走进兴旺坝区水稻育秧基地,工人们正用水稻播种机进行填土、播种、摆盘作业,一片繁忙景象。据合水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首批水稻育秧播种采用水稻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作为合作社新引进的水稻种植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应用钵苗育秧盘、采取精量播种、半旱式育秧方式,具有秧苗素质好、秧苗弹性较大、育秧效率高、落田基本苗多、移栽方式灵活等特点。通过水稻钵体播种机的高效操作,从填土、放种到覆土、成盘实现了“一步到位”,减少了传统方式繁琐的育秧过程。“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每亩比传统育秧综合费用少130元左右,能解决无田育秧、无水育秧、无劳动力育秧,保证秧苗质量,不伤根、无返青期。当前累计育秧15亩,能够满足坝区500亩水稻移栽。”卢华洋说。

“秧好八成粮”,水稻丰收“主旋律”即奏响。合水镇始终将粮食生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水稻育秧作为发力点,创新引入钵苗育秧技术,为农户增收、水稻增产,把牢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农业发展蹄疾步稳,农机创新大潮澎湃,区域优势活力四射,农业生产气象一新……今日的合水,因地制宜强化示范引领,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组织方式,探索推行“稻耳轮作”“稻油轮作”“稻蛙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全面带动农户参与,合力跑出稳产增收“加速度”。(张国林)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