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特色产业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万山区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自身区位优势,精心挖掘、培育特色优质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时下,正值百合生长的关键时节,在鱼塘乡槐花村的百合种植基地里,村民正抢抓时令管护百合,一派农忙景象。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200亩百合,现在正在进行端顶、除草、排水和施肥。”槐花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先说道。
2020年,槐花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百合特色产业。
“我们就住在这附近,来干活有80块钱一天,可以照顾一家老小。”村民陶冬乡满意地说。
槐花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解决了固定就业工人20多人,在采收季节时最多可以达100人就业。
“今年天气比较好,预计7到8月就可以采收,每亩预计有2000多斤,总收入可达400多万。”陈国先表示,除了这项增收产业,还会继续发展工业辣椒600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就业增收。
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特色。这段时间,大坪乡川硐村的200亩大五星枇杷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在基地疏枝,确保果子能够丰产丰收。
“枇杷现在进入了盛果期,6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了,预计每亩可以采收500斤,以最低价格3块1斤来算,我们今年的效益差不多有30万元。”川硐村党支部书记曾涛算了笔经济账。
2017年,川硐村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流转荒废土地,发展种植大五星枇杷。这几年,通过土地流转拿租金、效益分红、基地就业等模式带动群众共同发展。百姓有了多份收益,村集体经济也逐渐强大了起来。
村民吴启明说,“每个月工资可以拿到2000多块钱,家门口上班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
“我们每天疏果、采果、施肥、打农药,到最高峰期的时候每天就有20到30个人,全年能够带动300人就业增收。”曾涛说,为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川硐村将打造精品水果路线,除销售鲜果外,还会通过加工枇杷膏来增加其附加值,以网络直播的方式,打通线上线下两条路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万山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持续推动羊肚菌、车厘子、油茶、大棚蔬菜等一大批高品质、高颜值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拓宽产业渠道,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夏颖辉)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