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四联”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万山区

万山:“四联”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2023-05-18 11:23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万山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聚焦乡村振兴难点、痛点、堵点,通过上下联动强组织、产业联建促增收、多方联育建队伍、治理联创提质效“四联”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上下联动强组织

包保联系一批。建立区委常委领导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区委常委带头分别联系13个村党支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其余90个村(社区)支部,实现联系村(社区)党支部全覆盖,通过每年到党支部联系点调查研究不少于2次,讲1次党课或作1次专题报告,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组织选派一批。按照“分类覆盖、规范程序、按需精准”的原则,选派5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12名驻村工作队员组建驻村工作队,紧盯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产业、抓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抓执行、抓落实、抓常规上下功夫,指导村(社区)党支部召开“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300余次,开展政策宣传800余次。

到村任职一批。大力实施“五个一批”人员到村任职,选派选调生、新录用事业单位人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62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村级队伍力量。

产业联建促增收

村村联建。按照“产业相近”原则,村与村之间采取“产业共谋、抱团发展”的方式,形成集体经济产业“握指成拳”的放大效应。如黄道乡采取10个村抱团发展的方式,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50-100万元的村4个、10-50万元的村4个。

村企联建。成立万山区“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由21家企业与12个村开展村企结对帮扶。通过产业强村、就业帮村、公益扶村、文化兴村、环境美村等形式推动村企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如万仁汽车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用工需求大的特点,优先吸纳附近村民就近就业,采取“岗前培训”“老带新”等方式促进上岗增收,共解决周边村民就业160余人,月工资最高达8000余元。

村社联建。坚持以深化“六共”机制为抓手,纵深推进“村社合一”,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促进合作社与村党组织通力配合、联动推进,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抵御风险能力。截至目前,在全区83个村建立合作社,村“两委”人员到村合作社担任职务190人。

多方联育建队伍

培训“育”。实施学历技能提升“双百计划”,组织251名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参加“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班”,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政策、产业发展、村级治理等领域知识学习,着重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村干部学历技能双提升。

结对“帮”。建强村级后备力量库,从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推荐选拔217人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库。建立“2+1”结对帮带制度,明确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街道)干部、1名村干部从思想、工作、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传帮带”,组织“后备力量库”人员到村跟岗锻炼、列席会议、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一线“练”。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将全区103个村(社区)共划分成543个网格,引导村干部等担任网格长或网格员,党员、治安积极分子等担任联户长,统筹抓好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环境保护等工作,在基层一线实践锻炼中推动村干部提升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共配备568名网格员、4398名联户长。

治理联创提质效

群众自治增活力。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为载体,积极动员本辖区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春晖人士等加入“四会”队伍,结合特长及各自职责,积极通过入户走访、会议研讨、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向村民征求意见建议,将环境卫生治理、社会治理、邻里团结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制度约束,真正让村民做到“自己的公约自己定、自己的公约自己执行”。

基层共治添动力。设立慈善积分超市,通过以群众勤劳致富、爱护环境卫生、移风易俗、调解纠纷等评比获得积分,由联户长每周组织开展加减评分,统计联户群众获得积分数,网格员每月汇总积分情况并进行公示,居民凭积分到慈善超市进行等价商品兑换,进一步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已有411户搬迁群众从爱心超市成功兑换到价值6万余元的物品。

部门联治聚合力。以“双报到”为契机,全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联建社区党组织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制定党员“双报到”资源清单、居民需求清单和报到党员认领服务清单,由社区党支部向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直接“派单”,形成“群众点单——社区党支部派单——在职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网格治理“微循环”,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截至目前,14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