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党建引领谱写乡村振兴“四首歌”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玉屏:党建引领谱写乡村振兴“四首歌”

2023-05-18 11:46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建强基层队伍、紧扣人才培育、发展集体经济、营造文明乡风为重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严格政治标准

谱写“换届歌”

以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持质量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思想作风好、奉献精神好、学习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法律意识强、服务意识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员选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截至目前,全县71个村(社区),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70个,一肩挑占比98.59%;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9岁,较上一届降低8.35岁,实现至少有一名35岁以下成员、一名女性成员和一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成员进入村干部队伍。

强化育才机制

谱写“人才歌”

按照“缺什么、培养什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打造一支专业化、技术类、实用型人才队伍。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邀请东莞市常平、谢岗、桥头三镇专业技术人才27人到全县卫生、教育、农业等领域提供技术帮扶,选派26名干部人才到常平、谢岗、桥头三镇挂职交流锻炼,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同时,进一步拓宽引才育才渠道,2021年以来通过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广纳四海之才333人。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充分挖掘本土年轻党员、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等人才资源,结合全县黄桃、生猪、油茶、食用菌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选派12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助力农村实用型人才能力提升,进一步壮大本土人才队伍,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截至目前,共有各类农村实用型人才约3807人,其中生产型人才1160人,技能服务型人才1330人。

壮大集体经济

谱写“产业歌”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农民增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围绕“4+N”产业布局,打造玉屏特色品牌,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拓展县外市场,增添致富门道。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率先突破,把油茶、食用菌、精品水果(黄桃)、生猪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户增收的致富产业,带动全县农村人口增收。截至目前,全县62个建制村(社区)均已发展不同类型的村级集体经济,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至10万元的5个,10至20万元的12个,20至50万元的30个,50至100万元的4个,100至200万元的8个,200万元以上的3个,村均纯收入23.6万元,带动全县1.3万余户,户均增收2350余元。

丰富精神家园

谱写“文明歌”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依托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村镇创建、“最美庭院”评选 、“箫笛”“赶坳”“开镰”“鼟锣”等民俗文化表演,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乡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生态宜居建设亮点纷呈,精神文明体系逐步形成,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6个、市级文明村29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市级文明乡镇1个,累计评选“最美玉屏人”94人、“最美庭院”2035户,开展群众性文艺节目巡演200余场,理论宣讲1500余场,全县201支志愿队伍24216名志愿者全部参与文明创建,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0次,培育志愿服务项目30个。(舒忠芳)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