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很“傲气” 生活更“甜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产业很“傲气” 生活更“甜蜜”

——德江坳田村探索循环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3-05-24 09:45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一大早,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车田窝组的董勇和往常一样,首先把牛圈里的粪便铲上三轮车运往村里肉牛养殖园区的有机肥加工厂,然后下到草地割回一车青草,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董勇是坳田村党员引领产业发展的示范户。今年,他喂了肉牛50头、生猪26头,发展油茶400亩,套种玉米和饲草共计600亩,在村里带头开启了产业循环发展模式。

“董勇和我都是村里首批肉牛养殖大户,肉牛养殖在我们村快有30年的历史了。”村支部书记彭洪刚说,最开始的时候,坳田没有养殖小区,各家各户的牛棚都是挨着住房建,大家虽然率先增收脱了贫,但是也给村里的环境带来污染。

后来,平原镇对养殖区进行集中规划建设,通过园区引领、党员示范、大户带动的方法探索出了“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的生态肉牛养殖模式,实现全村5个村民组1115人了人均一头牛的养殖规模。

2021年,坳田村被定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和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村后,两年来,按照组织强村、产业富村、人才筑村、文化兴村、环境美村的目标要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肉牛养殖园区进行升级换挡,新建了有机肥加工厂实现了种养产业循环发展,新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让村里的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

“我们今年用牛粪就地生产加工的400多吨有机肥全部销售一空,大量的外来订单都不敢接。”彭洪刚介绍,今年集体经济收入中,仅有机肥销售收入就达到了40万元。

去年,该村用莞铜协作项目资金建成的有机肥加工厂,不仅将本村的牛粪变废为宝,还大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日前,他们还与复兴、楠杆等周边乡镇养殖场达成协议牛粪处理协议,拟通过有机肥生产销售再赚一笔。

彭洪刚说:“现在全村养殖户每天统一把牛粪运到加工厂用作有机肥生产的原材料,田间地头再也看不到牛粪堆施肥的现象了。”为了回馈养殖户,工厂每年为村里养殖户无偿提供30包有机肥作为补偿。

绿色发展、种养循环。在坳田村,除了肉牛的养殖业外,还有初见成效的油茶基地1050亩。

“我们的油茶与煎茶果果语录公司达成供销协议,采摘季节,公司开车到基地收购。”董勇一边查看油茶挂果情况一边介绍:果果语录公司不仅提供部分专用肥料,还定期请油茶技术员到基地作指导,油茶旺果期每亩收入可达7000元。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坳田村在探索构建肉牛、油茶这一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的同时,还同样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的乡村文化建设,促进每一户家庭和美幸福甜蜜。

与董勇相邻而居的冉琴就是基中的典型。

冉琴原本是村里最不幸的人,公公、婆婆和丈夫均相继去世,她一人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还要赡养婆家的爷爷奶奶,坳田村支两委对冉琴做到应帮尽帮能帮则帮。

政策扶大家帮,冉琴坚强的“站”了起来。去年冉琴喂养的9头牛、5头猪为家庭带来了10余万元的家庭收入,两个孩子在学校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墙,前些天卖了两头牛又收入4万多元。冉琴家也先后接连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冉琴本人也被评为第八届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省好人榜人物,同时被网络推荐上了中国好人榜,一举成为全村和美家庭建设的标杆。

“目前,冉琴成为全村、全镇孝老爱亲、勤劳实干的典范,全镇在讲文明树新风的新时代社会实践中以她为榜样进行大力弘扬。”在坳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陈新志说。(冯胜彦)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