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数博会】科创引领 数算未来!2023数博会第六届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举行
5月25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第六届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在贵阳举行。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以“科创引领 数算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承办,信通传媒·《大数据》杂志协办。会议秉持“引领性、前沿性、高端化、国际化”的定位,邀请多位国内外院士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参加。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院士潘毅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我国算力的现状与趋势——对贵州东数西算的三点建议》《数字经济与东数西算》《从网络数据空间看算力基础设施》《ChatGPT和大模型:机遇与挑战》《面向数据要素融通的未来网络思考与实践》《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主旨演讲。
与会嘉宾聚焦算力,围绕数字经济建设、“东数西算”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前沿技术、全国大数据一体化中心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为贵州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据了解,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是数博会在大数据学术方向的品牌活动,已发展成国内外知名的顶尖学术会议。每届会议都汇聚多位国内外院士、世界知名专家、技术精英等,分享全球范围内大数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理论创新,为国际顶尖学者提供开放的思想碰撞平台。
嘉宾观点: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贵州在数字经济方面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孙茂松
ChatGPT和大模型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生产力、数据价值化、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等与ChatGPT和大模型息息相关。大模型必须灌注大数据,不然就干不成事。根据IDC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预计达到175ZB,数据增长不断上升,这对贵州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贵州在数字经济方面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统筹考虑大数据、“东数西算”及人工智能之间的关联,不仅是“东数西算”,还应该有“西数西算”。往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参与“算”,这对贵州发展有着实质性的推进。对此,孙茂松建议贵州适当发展人工智能,培养专业队伍人才,盘活大数据资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于贵州,犹如鸟的两翼、车的轮子,两者配齐才能均衡发展。贵州发展大数据应建设适度规模的人工智能算力,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算力,建好人工智能算力才能够支撑人工智能发展。另外贵州应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典型应用场景的落地,人工智能虽然好,但不是灵丹妙药,还要与应用场景相结合,需要艰苦的智力劳动加快成果转化。
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勇:贵州应充分发挥中高职学校资源作用
石勇
大数据不是玄学,是大样本分析,样本越大,越有相关性。大数据从粗糙中寻求精确,从相关关系中,把握因果关系,预测未来。对于“东数西算”,建议完善跨节点的系统性硬件基础建设;形成数据中心的统一建设标准;构建算力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创新体系;同步规划节点地区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
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石勇认为应持续强化数据开放与数据保护,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数据流通新生态,引导民营经济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健康发展;推动大数据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贵州来说,最大的资源就是中高职学校学生,应重视中高职学校大数据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数字经济建设人才培养;持续加大“卡脖子”工程政策扶持力度,开辟市场,以软带硬,支持大型平台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快建立“一卡一码”民生服务体系,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统一的公民信息服务机构和公民服务大数据平台,开展民生服务;加快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实现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信用社会价值最大化;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