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场镇“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玉屏县

朱家场镇“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06-21 09:40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不断强化基层党建领导力和号召力,始终把基层党建贯穿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发挥组织的治理优势、人才的发展优势和产业的增收优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执“组织之笔”,凝聚乡村振兴“新引擎”。按照“多点覆盖,分层指导”的原则,镇党委班子成员以“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联系辖区内党支部,采取政策宣讲、调查研究、常态指导、解决问题、联系群众等方式,定期深入联系点,帮助党支部协调解决党课质量不高、支部活动不丰富等问题,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支部分类定级管理和党员先锋量化考评,进行党员联户,亮出党员身份,把全镇符合条件的600余名党员干部纳入党员先锋量化考评管理范围,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5个,申报市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3个。

执“人才之笔”,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多措并举筑牢“选、育、管、带、励”的“全链条”,凝聚“两委”力量,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用好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通过动态储备、结对帮带、激励担当、人才回引、本土培育等措施,将想干事、能干事的乡土人才选出来、用起来。第十一届村“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占45.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8.8%,村级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占52.4%。储备35周岁以下村级后备力量22名,建成“人才培育基地”1个;培育新农人126人,建立新农人乡创孵化基地2个。邀请县直行业部门专家、公司高管实地开展油茶栽培、病虫防治、网络直播等培训8期,覆盖镇村两级干部420余人次。

执“产业之笔”,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整合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摸清“家底”,唤醒沉睡资产,变废为宝,实现“1+1>2”的效果。探索“保姆式”“订单式”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让农户通过土地耕作、托管用工、土地“反承包”等形式实现一年三次增收。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镇528户农户入股企业,年分红63.5万元。利用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打造茅坡村280亩水稻制种“六共”机制集体经济示范,帮助涉地村民获得土地租金23.8万元,带动23名村民年人均增收1.1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33万元。同时,依托全镇6万亩油茶、1万亩精品水果、7500亩黄桃,建立直播带货基地3个,组建新媒体支书团队5支,建立家庭农场112个,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销售油茶、黄桃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动30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超1.5万元。(陈华普)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