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狠抓就业促增收 厚植民生保底线
铜仁市始终坚持把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性工作,紧盯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多措并举开展全覆盖就业帮扶。2023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42.8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14.4万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为实现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强基固本,夯实就业“基本盘”。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兼顾劳动者培训意愿,依托订单式、定岗式线下模式,积极开展技能等级、专项能力、职业资格等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2023年上半年,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依托产业园区和行业部门,着力打造“材料工匠”“仙草种植工”等培训品牌;组织开展企业职工培训5733人、特色品牌培训5306人,培训脱贫劳动力3839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597人,让脱贫劳动力和农村低收入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增收致富。
突出贴心服务,抓稳就业“助推器”。围绕“用工有保障、就业有支持”扎实开展就业服务。一方面,内联对接本地企业。通过走访入户、电话回访、联络驻村工作队等方式开展就业信息摸排,精准掌握基础信息,“一对一”对接企业、“点对点”服务就业。依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市内企业招聘、组织务工人员赴招聘企业现场观摩等活动,让用工岗位“飞入寻常百姓家”。2023年上半年共举办招聘会87场,累计提供岗位222583个;开通长途客运专车、铁路专列“点对点”送农村劳动力到广东省返岗复工18.19万人;以“铜来莞你”为劳务协作品牌的劳务驿站为抓手,为择业期、失业期在莞1036名铜仁籍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短期食宿、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岗位推荐等服务。
突出蓄势赋能,锚定就业“航向标”。按照“盘活存量、遏制增量”的原则,对2018年以来投入财政衔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项目形成的186个闲置资产进行摸排盘活,目前已盘活62个;对未盘活的124个闲置项目,采取“九个一批”的方式进行盘活,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动力。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富民贷”和“乡村振兴产业贷”等贷款产品,大力支持10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增收5000元。积极与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巩固“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全市325家初(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上百家餐饮店、专营店,带动就业人数3万余人,吸纳脱贫人口就业8643人。
突出兜牢底线,筑牢就业“定盘星”。合理设置公益岗位,织密返贫防护网,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2023年上半年,全市设置乡村公益岗位1100个,并安排公益性岗位资金8444.55万元。全市第一批到县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5296万元,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累计发放民工工资5082.86万元。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桃源铜仁”特色村寨建设,逐渐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民族文化多彩、寨民生活富裕和基础设施完善的铜仁特色小寨。严格落实代缴政策,积极引导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落实我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社保补助资金512人1280万元;支付被征地农民保障对象征地社保资金10062人444.06万元;代缴困难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9600人81.98万元。(邓朝前 高峰 周丽)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