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遇见“孝”|王祖辉:村民身边的好邻居
王祖辉,男,土家族,群众,出生于1969年7月,德江县荆角土家族乡官林村村民。
提起王祖辉,官林村的村民都会赞不绝口。他孝敬老人、抚养侄女、帮助邻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是孝老爱亲的模范。他在困难中默默地承受着苦和累,悉心照顾年迈的母亲,抚养侄女近20年,“额外”花费十多万元,细心而力尽所能地帮助邻居,受到大家的好评,也为全村村民争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模范树立了榜样。
视侄如几出,抚养从无怨
2004年,王祖辉的弟弟王某荣离婚,王某荣留下不到两岁的女儿王桂琴就外出打工。王桂琴暂由三弟王某贵抚养,王某荣承诺每个月按时给生活费。王某贵抚养了两个月后,谎称王桂琴患有乙肝传染病,担心传染自己的家人,就不愿意抚养。当时,王祖辉为了一家生计远到印江县木黄镇打工,突然接到王某贵的电话,担心侄女的“病情”就立即赶回老家。在王某贵家中,他还看见了大哥王某碧,原来是三弟不愿抚养侄女,给他们两人都打了电话,把侄女扔给他们。王祖辉考虑到大哥本身有难处不便照顾侄女,没有商量就独自承担起抚养侄女的责任。
王桂琴的亲生父亲王某荣外出打工的十几年里,和家里人断了联系,当初承诺的生活费自然成空头支票了。母亲无奈地以为王某荣已经不在人世了。王祖辉其实一点也没有惦记那“生活费”,他内心知道,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成才更重要。
王祖辉自己还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和侄女一样正是读书的年级。同时负担三个孩子学费、生活费,给王祖辉压地有点喘不过气起了,但他一直挺着。王祖辉一家的经济来源仅靠他一人帮别人修房子或做点其他零工,妻子就是在家做点补贴家用的农活。想起三弟因侄女患“传染病”而不抚养,王祖辉立刻带侄女去检查身体,诊断结果却“出乎意料”,侄女身体健康,没有患乙肝,王祖辉看着结果只是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初懂人世的侄女看着伯父如此辛苦,曾有辍学的念头,但被王祖辉坚决打断了。2021年9月,王祖辉抚养了近18年的侄女考入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意味着要多承担一年的学习费用,王祖辉依然没有说什么。面对侄女,始终是积极向上的鼓励与支持。
王祖辉说:“不管侄女今后会不会回报我,我凭自己的良心,我都会坚持让侄女读完大学。”
奉亲如跪乳,尽孝不敢忘
自从开始抚养侄女后,上,是年迈的母亲,下,是三个活泼的孩子。母亲是由在家的三位弟兄轮流照顾,担心母亲来来去去对身体和心理多少有些影响,王祖辉和弟兄们商量,决定就让母亲待在自己家,好让母亲不那么折腾,好享受天伦之乐。
侄女就读高中时,王某荣突然回来了,他再娶了,对方还有四个小孩。十几年的时光似乎磨灭他与女儿的情感。他没有看望一下女儿是否健康成长,没有关心一下二哥抚养女儿的艰辛,也没有尽孝去照料自己的母亲,他好像与这个家隔绝了。
2020年,王祖辉突发脑梗塞,为了保护好这个家,他先后3次到重庆市新桥医院治疗,花费了5万多元。因为患病,王祖辉整整一年都没有干活。治疗费用加上没有收入来源,家庭的基本生活都出现了困难,可是他硬生生地挺过来了。幸而家里还有几亩李子,每年成熟时,王祖辉就采摘酸甜可口的李子在国道线旁售卖,效益好的年景也有万把元的收入,可解燃眉之急。在家的一年里,他时常关心侄女在外读书的状况,也不会忘记照顾身体每况愈下的母亲。
2022年,母亲在亲人的陪伴下静静地走了。王祖辉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如今,他还需要服药维持身体。
待邻如至亲,照料不间隙
王应昌与王祖辉一家是本村同寨人,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平常相互串门、互帮互助。2017年,王应昌的独子因为生病去世了,儿媳离家而走,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孙女给王应昌和妻子谢坤娥照顾。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老的王应昌夫妇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仅靠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农村低保。两个孙女都是上学的年纪,更是长身体的时候。
王应昌的三个女儿都已经外嫁了,离村比较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平时有什么大小事都不能及时来帮忙。因此,相比年轻的王祖辉经常帮助王应昌一家。帮助他们干农活、帮助他们收种粮食,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他们一家。平时有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王祖辉一家在帮忙做。
2022年,王应昌因疾病去世了,妻子谢坤娥和两个读小学的孙女更“无依无靠”了。村里的人都来帮忙处理了后事。王祖辉担心她们祖孙仨,把她们接到家里暂住,这样一住就是两个多月,谢坤娥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把孙女带回自家住了。
王祖辉还是和从前一样对待谢坤娥一家,经常叫她们来自己家吃饭,有什么好吃的也会想到谢坤娥一家。2022年,荆角乡全境遭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部分村民家里出现缺水困难。
起先,王祖辉用自己的三轮车给她们送水,他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万一哪天自己外出就耽搁了。王祖辉自费了800多元给谢坤娥一家买了个不锈钢储水桶,以备不时之需。王祖辉帮助王应昌、谢坤娥一家,并不是同情,是一直以来两个家庭的互相帮衬。
他的付出没有白费。正如他一手抚养长大的侄女所说:“伯父母从我不到两岁抚养着我,一直到现在我上大学,伯父母很高兴。大学的花销很大,随着二伯年龄的增大,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对二伯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即使再苦再累二伯也从来没有过怨言,他都一直坚持让我读完大学。我很感谢二伯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也很珍惜现在的一切。我会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这样将来才能更好的回报他们。”
王祖辉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群众,他以诚恳做事、不求回报和乐于助人的实际行动,平凡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但王祖辉的心里对生活却充满了希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他永不歇息的劲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尊重。(杨胜花 刘燕)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