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遇见“孝”|杨琛:“00”后女孩独自扛起整个家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在铜仁遇见“孝”|杨琛:“00”后女孩独自扛起整个家

2023-07-14 10:11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在碧江区,一提起“00后”女孩杨琛,大家就对她夸个不停。和其他学生不同的是,她的父亲是盲人,母亲是患小儿麻痹症长期卧病在床的重度残疾人,杨琛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虽然这个家庭不富有,但是母女俩独处的场面却很温馨感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杨琛从小就很懂事。6岁就学会了煮粉、煮面、炒饭、打扫卫生,还会说一些好听的话语哄爸爸妈妈开心,舒缓心中的苦闷。8岁起,她每天清晨5点起床为父母做饭,吃过饭后她先拉着爸爸的手送他去上班地点,然后自己再去上学,放学回家又开始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家务都做完之后,才有时间完成自己的作业。懂事的杨琛为减轻母亲的双脚疼痛,每晚睡觉前坚持用热水给母亲洗脚并反复按摩。

父亲突然离世,“00”后少女独自撑起一个家

2013年11月,杨琛的父亲因为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的病情恶化,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她们母女俩。对于这个本身就穷苦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杨琛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母女俩每月仅靠低保维持生活,而杨琛母亲每月的医药费用、母女二人生活费用及杨琛的学费等等远远超过了她家的低保金收入,远在松桃县农村老家的亲戚们,也帮不了她家什么大忙。

杨琛家中的家具和炊具多数都是好心人士送的,也有很多爱心人士和各级残联为她家送去了衣服、米、油、棉被。杨琛自己就挑旧的衣服穿,把新的舒适的衣服给母亲穿着。

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小小的杨琛就学会了谋划,把家中破旧的盆子里都装上土,种上蔬菜,整齐摆放在凉台上。就这样,杨琛家一年四季都吃自家种的蔬菜,既节省了生活开支,又点缀了家中环境,更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

因爱心人士送来米、油、衣服、棉被,家里每月开支就减少了,杨琛就把省下来的钱给母亲买营养品补身体。

在各级政府、残联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杨琛逐渐走出了迷茫无助,跨过了亲人离世痛苦的阴霾,她一边照顾家庭,护理母亲,一边刻苦学习,谋划未来。

每天三次往返家校,“花季少女”将家庭重任扛在肩上

2015年中考,杨琛同时考上了铜仁市实验中学和铜仁市第二中学,但她却选择了铜仁市第三中学,原因是这所学校离她家较近,少在路上花费时间,多腾出点时间照顾母亲。

上了高中的杨琛,功课比以前繁忙。为了照顾母亲,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为节省时间而选择住校,而是选择住在家里。每天做好早餐才去上课,中午买菜回家做饭,自己匆匆刨两口就赶着去学校,晚上放学回家后,帮妈妈洗衣服、打扫卫生,把屋子收拾干净整洁后才睡觉。因为杨琛要上晚自习,中午便多做一些饭菜,妈妈勉强能够拄着拐杖,把中午的剩饭热一下,解决晚饭问题。

就这样,还未成年的杨琛,把照顾母亲的重任扛在了肩上,坚持每天三次往返家里和学校,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刻苦勤奋学习。

此外,杨琛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很好,老师和同学都乐于帮助她,杨琛也很懂得感恩,凡是帮助过她的老师和同学她都想方设法做一些事情回馈感恩。

三次就近选择,只为方便照顾妈妈

2018年参加高考,马上要上大学了。杨琛很想报考外省大学,可是杨琛心里也在想,如果选择去外地上大学,就不能经常回家了,谁来照顾有残疾的妈妈?

为方便时常照顾母亲,再三考虑后,杨琛毅然选择报考铜仁本地大学,并顺利考上铜仁幼儿师专,一边学习一边照顾母亲。

正当杨琛为开学报名的学费发愁时,爱心人士为她送来了助学金3000元和几套新衣服等。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也缓解了杨琛的学费压力。

上大学后的杨琛,依然勤奋好学,在不耽误学习情况下,有一点儿空闲时间都会坐公交车回家,帮妈妈准备好菜、米、油、盐等生活物资,也会细心地帮妈妈买好必备药品,并耐心叮嘱妈妈注意保重身体以及安全用电、用火等问题。

然而,时间飞逝,两年大学生活飞快地过去了。眼看到了大三实习阶段,为方便照顾妈妈,杨琛又一次选择了离家近的铜仁市第五小学实习。

2021年杨琛大学毕业,再一次选择离家较近的锦江街道上班,目的就是更好更方便照顾妈妈。毕业后有了收入的杨琛,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一些像她妈妈那样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经常向身边的熟人打听一些有关慈善捐赠事宜,准备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回馈社会。

如今,杨琛已成家并成为一名母亲,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婚后的她依然每周要回家2-3次,帮妈妈洗洗衣服、打扫卫生、做做家务,时常给妈妈买菜、送菜。十多年来,这个“00”后女孩独自扛起了整个家,她孝老爱亲的孝心事迹影响了身边许多人,她善心助人的举止感染了身边很多人,这个花季女孩是少数人眼中的弱者,但她却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奏出了生活的强音。(杨刚)

责任编辑:金彦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