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聚焦乡村振兴 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碧江:聚焦乡村振兴 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2023-07-24 10:55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在碧江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近年来,碧江区乡村产业集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主旋律,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和“源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产业+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从而实现“企业有效益、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收益”的强村富民目标。

聚焦组织引领,强化责任落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铜仁市“强村富民”计划三年行动方案(试行)(2023-2025年)》精神,区乡村产业集团成立了以集团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建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强村富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凝聚推进“强村富民”的思想共识,深入研究乡村产业的谋划发展,精准把握“强村富民”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发挥国企优势,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赋能乡村振兴。

整合优势资源,壮大乡村振兴主体。区乡村产业集团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5个工作组,强化党委统筹,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以“六共机制”为抓手,对碧江区15个乡镇(街道)的资产进行摸底,将乡镇(街道)91个产业,165个项目注入该集团进行集中整合运营,并按照产业类别谋划了12个项目,以探索创新组织方式、运营机制、发展模式,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高效运转和发展壮大。

突出优势特色,打造农特产品品牌。坚持因村施策,大力推行资源开发、盘活存量、产业带动、股份合作等形式,发挥生态优势,强化东西部协作,整合碧江区白水大米、金丝黄菊、珍珠花生等30余种100余款农特产品,助力“黔货出山”,近年来,销售金额达1400余万元。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加快农业项目建设,筑牢强农富农根基。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在项目建设推进中,实行责任清单化和日调度、周通报管理机制,对项目建设工作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到底,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如期完工。通过实施农业类重点项目,带动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及所在地周边乡镇群众就业,增加收入来源;在和平、滑石、川硐等乡镇(街道)实施的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及耕地提质改造等项目,累计改善农田耕作面积2.5万亩、新增农田建成高标准耕作面积2.4万亩,累计带动近300人就业,发放群众务工工资约1100万元。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乡镇产业发展。据悉,碧江区乡村振兴肉鸽养殖全产业链(一期)示范项目将于2023年底完成桐木坪乡种鸽场改建并引进种鸽3万对,拟在碧江全区发展10个肉鸽代养点,由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社)承接,建成后计划存栏种鸽20万对,预计达产年可出栏乳鸽350万羽。预计可直接解决本地农户(脱贫户)1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间接带动农户800人。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碧江区乡村产业集团以梦幻锦江游船为载体,将中南门古城、大明边城、百花渡、九龙洞温泉、九龙洞等景区串联为水上观光线路,带动景区联动发展及铜仁主城区至漾头段锦江河两岸农家乐、乡村旅游增收发展。

同时,启动建设锦江旅游航道工程,总投资4.99亿元,建设规模和内容为航道整治工程、航运梯级工程和配套工程,航道整治工程整治河段长4.55公里,建设芦家洞船闸1座、综合旅游码头4座等。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力带动沿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预计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预计每年可增加群众收入240万元。(杨巧丽 刘开树)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