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小产业”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大龙:“小产业”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3-08-07 11:25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在“小产业”里谱写增收致富“大文章”。

走进大龙街道南宁村花椒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们三五成群、谈笑有声,正在进行日常管护。放眼望去,五百多亩花椒布满山头,一团团、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艳丽的花椒挂满枝条,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

“我们基地从翻土、种植、修枝、除草、追肥到采摘都是雇用本村村民,日常管护的话每人每天能有80至100元收入,采摘期就多劳多得,按2.5元/斤计费,每人每天也有100至200元的收入。”南宁村支书罗荣兴奋地说,“今年,基地花椒迎来丰产,现在已经进入采摘期,预计今年可采摘鲜花椒10万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行情估计,今年产值应该在140万元左右。”

据了解,南宁村花椒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于2019年7月启动,共投资800万元,占地1000亩,分两期实施种植,前期已完成500亩花椒种植计划,二期500亩花椒预计明年开始种植,主要种植藤椒(青椒)、大红袍两个品种。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民以流转土地或入股等方式参加合作社,合力打造花椒产业,形成集种植、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促进村民增收、产业增效,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产业兴旺带来的发展红利。

在麻音塘街道九龙村油茶产业基地,只见100多名村民正有序地进行挥锄挖参、捣土去杂、装袋称重等太子参采挖工序,谈笑声、挖土声、称重装车声汇成一片,一派热闹景象。

“我们在油茶下面套种了500亩的太子参,每亩地能够挖300斤左右,预计能采收太子参15万斤左右,生太子参按市场价格13元一斤计算,今年预计实现产值195万元。”九龙村委副主任杨多益介绍时说,“从翻土种植、除草管护到采收运输每个环节,我们都是吸纳基地周边村民务工,最多的时候,每天能雇用10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一年下来累计用工1000多人次,按照平均每人100元劳务费计算的话,全年发放劳务费在10万元以上。” 据了解,太子参又称孩儿参、童参,药性温和、味道偏甘,是一种备受喜爱的名贵药材,具有补气益肺、健脾生津、健胃消食等功效。该基地采用“油茶+套种”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省管理成本和肥料投入,增加附近村民灵活就业增收机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1300余亩油茶,套种太子参500亩、西瓜80亩、辣椒40亩,每年基地会按照事先约定的合作协议向村民兑付土地流转承包费和项目分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在开发区,像南宁村花椒基地、九龙村油茶基地这样的乡村产业还有很多。德龙新区黑牛养殖基地占地30余亩,采用“基地+农户”的饲养模式,由基地培育优质母牛下崽,与农户签订饲养收购合同,并由基地统一购买保险、提供饲料和免费技术指导,大大降低农户养牛风险,最大程度保障农户利益;龙江新区蛋鸡养殖基地占地40余亩,总投资400多万元,采取“公司+社区+群众”的经营模式,吸收社区群众就近就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有力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田美)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