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麻音塘街道:产业兴旺 带富一方
走进位于大龙开发区麻音塘街道九龙村的贵州大龙多益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只见100多名村民正在土埂间采挖太子参,处处可见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村民姚树培介绍,慢的一天能挖四五十斤。快的可以挖七八十斤,每天收入大约100多块钱,多做多得。
太子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每年九十月份开始种植,到次年7月即可采收。从栽种、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太子参产业也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创收机会。
“今年我们种了500亩,预计可以采收10万斤左右,今年的行情比去年还要好一些。每天支付100人的务工工资大约1万多块钱,人多的时候达到2万元。”九龙村副主任、贵州多益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多益告诉笔者。
贵州大龙多益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占地800多亩,主要种植油茶,由于油茶产业见效周期长,前期需要大量的管护和劳务投入,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九龙村整合现有资源,采取“林下套种”的产业发展模式,让产业基地“一地多收”,带动了群众增收,达到了“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良好效果。
与九龙村毗邻,同属麻音塘街道的胜利村,2022年3月通过整合资源、主动谋划,带头组建了村级劳务公司——贵州大龙嘉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我们村占据了地理优势。为了满足村民的需求,把他们输送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厂矿里,解决他们的就业。”大龙开发区麻音塘街道胜利村党支部副书记姚益说道。
该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施工、劳务服务等经营范围。截至目前,有组织地为附近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红星企业及其他厂矿培训劳动力、输送劳动力1100人次,支付剩余劳动力工资达40万元左右,公司经营性收入共计110余万元,每年纯收入的20%全部注入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目前,麻音塘街道根据管辖14个村和5个社区,根据自身村情,制定“一村一策”,打造现代农业、劳务公司、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新画卷。
“我们认真梳理各村的产业,结合各村情实际和资产现状分类发展,通过巩固、提升、盘活等方式来发展壮大各村产业。”麻音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伍智介绍,街道还广泛吸引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大学毕生等优秀人才,鼓励参与村级集体产业发展和技术指导,努力打造一批村“两委”班子能力强,产业较为成熟的村产“强村富民”示范点。(杨健)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