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丰”景如画:德江“兴村富农”实践与出彩
8月26日,享有“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奇石之乡”美誉的德江县天高云淡,处处翠峦叠嶂,鸟语花香,河流清明,田畴如画,人民勤劳,和谐安宁,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奋进前行、多快好省建设“黔中砥柱·枢纽德江”的一幕幕火热建设场景,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记者慕名走进生态良好、有着“水果之乡”称号的荆角土家族乡角口村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角口坝区采访。角口河、洋山河、小溪河三条大小河流在这里相偎相依,水源富足,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生态良好,使得500多亩生态农业坝区成为鱼米之地。东侧稻油轮作示范基地上,沉甸甸的稻穗随风飘动,稻香弥漫田间;西侧果蔬轮作示范基地里,瓜果飘香,各色菜蔬挂满枝头;依托这里优质水源建起来的面积30多亩冷水鱼养殖基地一口口鱼池里,一条条中华鲟悠然游弋,历历可见。
“为了盘活坝区,激活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角口坝区由荆角乡兴村富农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运行,既解决了资金难题,又让当地群众进入基地就近务工,真真实实地增加了收入。基地可实现年产水稻100余吨,油菜籽30余吨,蔬菜20余吨,水果50余吨,产值可达600万余元。”荆角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史天涛,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文杰欣喜地告诉记者。
德江县潮砥镇新华村成熟的脐橙 。
据悉,荆角土家族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计划,推行“强村帮弱村”抱团发展,积极整合资源,由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联合社和3名自然人共同出资100万元,成立荆角乡兴村富农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着力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项目规模小、带动能力弱、资源分散等问题。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建立角口坝区稻油轮作示范基地、角口坝区果蔬轮作示范基地、牛角山泉水生产示范基地、新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训山肉牛养殖示范基地、茶山铁皮石斛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角口龙塘坝休闲避暑旅游基地等7大产业示范基地,主要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水稻及油菜种植、西瓜及蔬菜种植、矿泉水生产、肉牛养殖、铁皮石斛种植加工、劳务咨询服务及旅游开发等。公司优化利益分配方式,收益采取条件分配主要用于基地公积公益金、公司管理人员奖励、入股村集体差异性及低收入群众分红,注入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活水”和群众“致富源泉”。截止目前,该乡有10个村集体经济有收益,全乡发放劳务费120万元,当地群众通过公司平台销售农特产品200多万元。到今年年底,荆角乡将全力实现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都有收益,力争5个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
这是德江县党建引领兴产业、强村富民迸活力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德江县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把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作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推动一个个产业项目在广大山村落地实施。眼下,在傩乡大地,一个个强村富民产业正在释放出无限活力。
党建引领促发展“强村富民”共赴振兴路
站在堰塘土家族乡民主村李家山村民组海拔800多米的长板阡山峰上远眺,远处青山连绵,眼底牧草丰茂。循着“哞哞”的牛叫声,记者一行走进肉牛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吴高祥和妻子胡志翠正在给牛儿喂草。
瞅准德江县委、县政府出台“见犊补母”政策良机,吴高祥下定养殖肉牛的决心,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了德江县民利鸿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年年都有牛犊生,年年都有新收入。”吴高祥一脸笑意地说,自从养了肉牛,生活出现了大变样,不仅改善了自家经济状况,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和致富路子。这些年来,吴高祥肉牛养殖规模也发展到150多头。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村里养殖肉牛的农户逐渐多了起来。
德江县复兴镇肉牛养殖场。
随着饲料需求量的增大,吴高祥和村民们便将一片荒山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近600亩的甜玉米和甜高粱等饲草。荒山披上绿衣,环境美了,吴高祥和村民们很大程度上,更是减少了向外购买饲草的成本。
如今,民主村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肉牛养殖产业链。全村共有80多户农户发展肉牛,肉牛存栏量已达500多头,去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8000元,村民量化分红32000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达200余人次。
“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盘活农村资金、资源,鼓励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发展肉牛的行列当中,继续做优做强肉牛产业,实现村集体、合作社、村民三方共赢。”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吴太飞信心满满地说。
2023年来,德江县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目标任务,因地制宜探索公司化运营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培育和做强村级经济发展“增长极”,促进全县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技术员和农户在堰塘乡露青村天麻种植基地上采收天麻。
聚焦三个理清,找准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机制。探索构建“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抱团发展、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细化和压实工作职责,有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理清现有家底。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紧盯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监督指导不力、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八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逐村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台账和问题台账,按照“九个一批”的方式,盘活沉淀资金1274.6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理清发展目标。制定《德江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探索合股经营型、劳务服务型、资源盘活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异地置业型、特色产业型7种发展路径和模式,立足资源禀赋,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分门别类开展实际经营。目前,共有18个项目开工运营并实现营收。
聚焦三化协同,夯实发展基础。组织化推进。成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年底评比机制,构建起县级主导、乡镇主抓、村居主责的责任体系,高质量推进各项指标落地落实。目前,工作专班深入调研指导40余次,提出工作建议意见30余条。公司化运作。在22个乡镇(街道)成立“兴村富农”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统筹经营。目前,共争取扶持资金8400万元,村干部认筹126.5万元。示范化带动。在全县遴选30个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示范性、代表性强的村作为综合示范点进行打造,并采取强村带弱村、弱村抱团发展的方式,与邻近产业基础较薄弱的村结成“亲家”,共享发展成功经验。
聚焦三项行动,凝聚发展合力。支部联盟促发展。探索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新模式,在沿江6个乡镇30个村(社区)党支部打造党建联建示范点,切实将党建联建点打造成为共同致富圈,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定点帮扶解难题。建立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定点结对帮扶集体经济工作机制,落实县委组织部党员干部分片联系乡镇(街道)、产业技术指导员包乡促村制度,精准选择经营项目,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创收。专项培训提能力。开展“强村富民”集体经济政策学习培训班,帮助熟悉业务知识、不断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及能力。今年来,组织参加或调训集体经济相关业务培训2000余人次。
聚焦“两强两富”赋能乡村振兴活力涌
秋光灿烂,地处乌江岸边的共和镇上坪村“阳光玫瑰”种植基地里,一串串排列整齐的“阳光玫瑰”逐日成熟,玫瑰香味的甜蜜气息扑面而来,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体验采摘乐趣。
“这个基地上的‘阳光玫瑰’,果肉非常饱满,又脆又甜,口感非常好。我和几个好友利用周末来这里体验采摘乐趣,还可以呼吸一下清新空气,欣赏乌江两岸的山水风光。”游客覃女士十分惬意地说。
该基地40亩“阳光玫瑰”自2018年种植以来,就特意从广西请来了与葡萄打交道28年之久的技术人员邓家荣。邓家荣介绍,今年是挂果的第三年,葡萄正式进入丰产期,预计产量有4万公斤,产值在80万元左右。
村民在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花椒基地采摘花椒。
据悉,目前该村已发展“阳光玫瑰”葡萄、香柚、脐橙、蜂糖李等多种精品水果,每到水果成熟时,往来货车和采摘游客络绎不绝。火热的势头,再加上不断提升种管的技术水平,带动了当地农户175人就近务工,实现年增收两万元以上。
“现在上坪村有蜂糖李,有香柚,还有葡萄基地,都不愁没得事情做,没得钱赚!”上坪村村民江国凤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她对这样的生活方式十分满意。
“近年来,我们充分依托地理资源优势,立足一方水土,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精品水果种植,精品水果成为了上坪村增收的‘金果果’。”一旁的上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徐佐怀笑着接过话茬,“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
2023年来,德江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聚焦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两强两富”目标,盘活资金、资源、资产,成立兴村富农公司,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催生一批富民产业,努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的壮美画卷。
村民在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农景一体化园区采摘菊花。
党建引领,构建严密高效的责任体系。县乡统筹推进。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抱团发展、支部引领、群众参与”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部门协同聚力。组建德江县“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联系帮扶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包保、县委组织部党员干部分片联系、产业技术指导员定期指导“三包一”的工作机制,合力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资产运营,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全面清产核资。截至目前,全县344个村(社区)已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明晰资产权属。对经营性资产、多个权属主体、多个村集体所有等尚未明晰权属的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按程序进行资产分割、评估量化。同时,加快未办证的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不动产进行办证登记。分类盘活利用。通过盘活村级沉淀资金、动员村干部认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有效整合优势资源资金,明确合股经营型、劳务服务型、资源盘活型、服务创收型等7种发展路径,多措并举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内外出击,打造乡村振兴的人才高地。强化“头雁工程”。坚持分类分级、精准施策,针对村(社区)干部这一发展村集体2023年,全县组织村(社区)干部开展业务技能培训341人次,现场观摩13期,选派村干部外出交流学习65次。强化本土培育。2023年,全县乡土人才评价认定12人,开展产业发展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635人次。强化外部引用。2023年,22名省市科技特派员到22个乡镇(街道)开展产业调研指导、蹲点调研616天,开展技术培训944人次,帮助企业和合作社解决技术问题152个。
“四个盘活一批”增后劲“强村富民”擘画新图景
“从7月5日开始,枫香村就热闹起来了,田间抓鱼活动吸引附近村民及周边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海溪河畔·‘鱼’您同欢的系列主题活动,激活了鱼塘,当地群众也实实在在得到了收益。”稳坪镇枫香村党支部书记张昭介绍。
稳坪镇以“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通过盘活辖区闲置鱼塘,创新探索“水产养殖+游玩+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打造休闲钓鱼和浑水摸鱼等“八鱼”休闲娱乐乡村旅游项目,目前销售活鱼5000余斤,活动累计收入达15万元。
回到几个月前的枫香村,闲置的鱼塘长满了野草,承包鱼塘的老板也无心打理。经再三考量,稳坪镇在成立德江县海溪沟集体联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采取了集体打包和零散出租相结合的方式,收股转包给了村集体经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截止目前,稳坪镇已完成3个鱼塘53亩场地基架收纳盒,投入鱼苗9万余尾,入股资金55万余元,争取扶持壮大村集体资金200万元,预估每年收入50万元以上。
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梅花鹿养殖场一瞥。
2023年来,德江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分类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多样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强村富民”步伐铿锵有力。
管理自营盘活一批,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在22个乡镇(街道)成立“兴村富农”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公司来统筹乡镇(街道)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村(社区)以“三资”入股,通过盘活沉睡资金、用活扶持资金、村干部认筹等方式,有效解决公司人员组成和启动资金困难问题。今年以来,共清理村集体沉睡资金4849.08万元,争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840万元,统筹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收股转包盘活一批,提高闲置资产利用。建立县级领导包保、县委组织部党员干部分片联系制度。截至目前,县级联系领导已走访调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38次,产业发展指导员提供技术56人次。
重组整合盘活一批,提速资产运作能力。抽调15名同志组成5个调研组,赴22个乡镇(街道)344个村(社区)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为扎实开展“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改造提升盘活一批,提振产业发展信心。通过盘活村级沉淀资金、动员村干部认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有效整合优势资源资金,多措并举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村干部认筹126.5万元,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投身乡村振兴的创业热情。
德江县平原镇上堰生态茶叶基地一角。
今年来,德江县通过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计划、成立乡镇(街道)集体经济联营公司等务实举措,促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坚持县级统筹,压实“强村富民”工作责任。县级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00余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集体经济发展,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到县资金1.4亿余元,安排产业发展项目投入资金9600余万元,占比达65.12%。6月份以来,共有42个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项目开工运营,18个项目实现营收。坚持乡镇主抓,深挖“强村富民”发展潜力。盘活沉淀资金1274.6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县级统筹选派22名产业指导员到乡镇(街道)担任发展顾问,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69人次,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目前,共争取扶持到位资金840万元,村干部认筹126.5万元。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在沿江6个乡镇30个村(社区)党支部打造党建联建示范点,采取“党支部+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定点结对帮扶集体经济工作机制,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落实县委组织部党员干部分片联系乡镇(街道)、产业技术指导员包乡促村制度,选派47名金融村官到村服务,帮助协调解决融资问题22个,并将69家县直部门(国有企业)纳入定点帮扶单位,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选准经营项目,推动集体经济运营创收。
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农景一体化园区一角。
眼下,在傩乡大地穿行,山间地头,所到之处,干部群众一片劳动繁忙景象。“丰”景如画,在高天厚土下逐日描绘;等待收获的喜悦和笑声在田畴、山岗、绿水、工厂间洒落、飘荡。在美不胜收的山地立体生态画卷中,一个个产业项目在广大山村蓬勃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在大力发展中不断壮大,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记者手记
基层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今年以来,德江县围绕“铜心向党·仁心为民”品牌创建要求,紧扣“一心五城”奋斗目标,以创建“黔中砥柱·德江先锋”党建品牌为牵引,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资金链、经营链,依托传统品牌优势,打造农特产品产业链条,以高品质绿色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可行之路。
该县努力将党建“红色力量”转化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引擎”,凝聚起建设“黔中砥柱·枢纽德江”的磅礴力量。坚持对标对表,健全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战斗堡垒;激励干部作为,锻造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先锋队伍;创优人才队伍,强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智力支撑。
德江县以红色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美丽乡村的面貌,同时带动了村民就业。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采取村民入股、集体管理、盈利分红的“公司化”运营模式,让农业、农村、农民都受益,并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体差异,由此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使乡村建设从靠硬件投入的“一时美”,转变成靠共管共治的“长久美”。这一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生动实践,值得期待。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文叶飞)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