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绿色,从铜仁出发
绿色低碳是推动城市补齐发展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并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把城乡建设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加快绿色发展必然成为规划勘察设计行业践行国家战略、提升美好人居品质的最佳选择。
为此,一场围绕“共谋低碳转型,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贵州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论坛在铜仁举行。
2023年贵州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论坛现场。
话前沿、集众智、聚群力,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的大会将有关部门领导、权威专家、行业同仁齐聚铜仁,为不断提升城乡绿色发展水平谋良策、强落实、促发展、惠民生。
论坛由贵州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铜仁市规划勘察设计协会主办,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围绕主旨报告,从绿色低碳环境营建、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建筑青年设计师论坛三个方向出发,为打造宜居宜业绿色人居环境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本届论坛开幕式上,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单晓刚,市政府副市长李俊宏,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赵震洋,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刘鸿丽,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毕跃洪等领导、嘉宾分别为开幕式致辞或出席开幕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周铁军,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邱小勇,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董明,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唐洪刚,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赵沫沙,铜仁市规划勘察设计协会会长兰瑜相继作主旨演讲,全国各地300余名嘉宾相聚铜仁。
2023年贵州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论坛现场。
在热烈而又诚挚的分享中,专家学者聚焦双碳目标下行业领域低碳关键技术,共同探索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路径,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低碳为关键,让规划变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图景。
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绿色家底的山水之城,亦然循着心中那一抹绿,让绿色低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让百姓更加宜居宜业,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
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绿色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求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确定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方方面面,这些年,贵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优势是贵州绿色产业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方向、新路径,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发展理论体系,丰富绿色发展内涵,拓展绿色发展外延。”开幕式上,单晓刚指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既是国家嘱托,也是时代重任。
铜仁主城区一隅。田儒国/摄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逐绿前行的贵州如何让城乡建设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为此次论坛聚焦的重点之一。
对此,赵震洋认为,以“双碳”为目标的科技支撑实为破题关键,“在‘双碳’目标下,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成为一项极其复杂且又紧迫的战略任务。”赵震洋表示,希望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迎接“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围绕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筑等重点方向,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项项震撼人心的观点要义,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得到现场嘉宾的高度赞赏。
“论坛响应和落实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目标。”毕跃洪直言,“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将继续坚持以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全省建设领域绿色减碳的能力。
风景如画的铜仁主城区。伍卫东/摄
围绕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毕跃洪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全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应从减碳设计推动被动式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建材消耗,优化建筑机电系统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长建筑设计年限,智能建造、绿色设计、建筑工业化三者协同,鼓励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研发创新。
凝聚共识,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建筑业的绿色发展,正成为贵州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我省建筑行业有朝气有魄力,希望全省建筑行业从业者立足城市特色,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推动贵州省构筑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一级调研员柯东升信心满怀。
“双碳”战略坐标上的“生态实践”
2021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碳达峰主要目标。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202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
让建筑业降碳提效,周铁军在《适应气候的地域性建筑能效提升设计思考》主旨发言中提出,“因地制宜,适应气候,就是最大的节能减碳,减碳要正视地方具体的用能条件、类型、形式等,建材隐含碳,是与关注运行节能减碳同等重要的环节”。
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段彪/摄
同时,周铁军阐述了与之匹配的必要条件:“要响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条件,思考并应对极端条件用能需求;要适配更多样化的建筑功能类型、形式、结构体系,适应不用能行为、偏好,匹配用能习惯;要审慎扩大高性能材料的使用,平衡节能减碳与经济性;要整合主动技术,拓宽适宜技术频谱和匹配度。”
推动建筑相关部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重任在肩、使命必达。
关于建筑相关部门实现减碳、零碳的核心要义。邱小勇在《我的双碳观》给出答案,从个人角度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和用能模式。从建筑师角度,建筑节能是基础;建筑用能电力化是趋势,同时转变建筑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由消费转为生产、消费、储存三位一体;实现能源结构转型是根本,从化石能源为主的碳基结构转为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零碳结构。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手段,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被动式”绿色生态原理,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努力建造满足节约、环保、科技和人性化的绿色机场航站楼——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T1、T2、T3航站楼,成为时下贵州绿色建筑的代表之一。
董明结合《龙洞堡T1、T2、T3国际机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的案例分析》主题主旨发言,提出对服务于建筑的设备系统,如通风、照明、排水等,在建筑设计中进行统一考虑、整体设计,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便能创造一种技术之美。
如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T1、T2、T3航站楼一样,将绿色建筑设计变为美好生活图景正成为当下的建筑行业共识。
唐洪刚在《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演变与实践》将其归纳为,“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紧随时代科技的发展,其可视化与可量化将会成为评判低碳建筑设计的标准。”绿色建筑需要多专业的协作,建筑师应在前期方案策划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地域绿色建筑”是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实现“地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地域化”的有效途径。
而在具有悠久木构传统的贵州乡村,同样,木结构建筑在乡村的推广对保持村寨的传统风貌与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以现有空间、历史、文化为基础,从功能更新、景观延展、文化提炼、空间设计等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赵沫沙在《遗产建筑的活化利用与深度修复》主旨发言中特别结合了贵州省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建筑活化利用,为现场嘉宾带来一堂生动而又活跃的建筑分享。
绿色铜仁山水一瞥。
主旨发言中,举办地铜仁成为发言嘉宾的一大关注点。
让铜仁告别湿热的夏季,成为绿色低碳城市。兰瑜在《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探析——以铜仁市主城区为例》中提出。“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是提升人民满意度、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实施的步骤中,兰瑜指出,要综合利用郊区冷风、江风、山风作为城市冷风源,保护山体公园,增强冷风源管护。注重盛行风方向主要通风廊道的疏通、链接,发挥大江、小江、锦江的开敞优势。关注新区通风廊道的建构,引导山风进入新区。加强风廊沿线的三维空间管控,控制开发强度、限制建筑高度、优化建筑布局。
主旨演讲后,在绿色低碳环境营建、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建筑青年设计师的三个方向的主题论坛上,专家学者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围绕科技赋能碳中和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建筑领域的低碳转型、双碳目标下储能技术的发展共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次论坛吸引线上线下1万余名观众参加。
一场大会,让科技创新力量注入,从建筑、能源、材料不同领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双碳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和新的发展思路,为地区实现双碳战略擘画蓝图引领未来。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铜仁力量”
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福祉。
铜仁是“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绿色生态公园、是“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人文精神故园、是“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的幸福生活家园、“贵人服务·一视铜仁”的创业兴业乐园。
绿色是铜仁最大的底色、生态是铜仁最大的优势。以绿色低碳为引领,为人民群众建设美丽生态家园。
山环水绕的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2022年12月,中共铜仁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的号召,以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化建设,成为铜仁推进现代化的核心理念、鲜明特色、基本路径、重要目标。
“在‘铜仁黄金十年’坐标上,在一重重碧山秀水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使命在肩,任重而道远。”兰瑜表示,“作为绿色时代的推动者、践行者、见证者。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让梵山净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今年7月,铜仁市人民政府制定了《铜仁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构建城镇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加强城镇建设的气候韧性,加快建设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
市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杜小平说,“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发展覆盖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要将节能减排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定琴认为,“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厚植生态屏障,补齐生态短板,才能不断从依赖资源开发和造成环境退化的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再生的新经济模式转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当下,全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铜仁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万山区朱砂古镇。
本届论坛的主办地铜仁市万山区,是“全国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该地因地制宜提出和实践“两个转型”,不断逐梦前行。
“走出一条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新路,写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的精彩篇章。”万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蒲章表示,万山将牢牢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作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抓手,确保循环经济各个环节实现绿色、低碳、减量化,打造标志性成果、变革性实践、原创性经验,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
“桃源铜仁”源源不断释放前所未有的活力,加持“多彩贵州”、添彩“大美中国”!正是基于此,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争做绿色推动者、践行者、见证者,聚焦绿色建筑的实践,拥抱绿色低碳生活未来可期……(刘怡珉)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