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街道“三个强化” 推进“强村富民”
今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津街道围绕“两强两富”总体目标,持续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高位谋划。结合街道实际,根据《印江“强村富民”三年行动(2023—2025年)责任分解方案》,明确相关站所职能职责,明确责任分工。7月以来,召开龙津街道“强村富民”工作调度会6次。由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松桃盘信镇考察学习1次。健全联系指导机制。实行“1+1”联系指导服务模式,每个村(社区)明确1名科级干部和1名农技专家提供服务指导,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和技术支撑。截至目前,联系领导到村开展调研指导90余次,农技专家到村开展农技指导20余次。
强化人才保障,筑牢发展基础。充实人才队伍。制定印发《中共龙津街道工作委员会关于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及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的通知》,选派10名优秀青年干部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行“3+2”工作模式,为“强村富民”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培育乡土人才。着力把乡村一线涌现的本土“田秀才”“土专家”、农技示范户等纳入乡村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范畴,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后备库”“乡村工匠库”,并分类实施动态管理,目前已有56名乡土人才被选拔入库。2023年8月,龙津街道大石村金盅茶厂负责人吴臣秀获铜仁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认定为“铜仁市农业农村乡土人才”。强化培训学习。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建筑工匠等乡土人才走出去,汲取先进经验,学习优秀做法,拓宽眼界和思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今年以来,选派乡土人才外出培训学习56人次。
强化项目建设,推动产业振兴。加强示范带动。结合各村(社区)发展情况,推选7个村(社区)作为“强村富民”示范村,明确发展项目。同时由责任领导督促指导,辐射带动街道其他村(社区)共同发展。今年以来,示范村示范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60万元,利益联结1.1万余人。抓实闲置资源盘活。全面摸排辖区范围内集体闲置、低效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制定各村低效、闲置资产盘活方案,统筹抓好人、财、物组织,按照“九个一批”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再利用。截至目前,14个闲置资产和3个低效产业均已制定盘活利用方案。强化项目申报。根据各村(社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向上申报桶溪村藠头葱产业发展及深加工、大石村水稻加工储存、丰良村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等7个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印龙津)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